关于三观
“考察一个的判断力,主要考察他信息来源的多样性。有无数的可怜人,长期活在单一的信息里,而且是一种完全被扭曲、颠倒的信息,这是导致人们愚昧且自信的最大原因。”——阿马蒂亚*森
网络与现实
以前以为,虚幻的是网络,真实的是现实。可是后来才发现,网络才是真实,现实才是虚幻。
第一段恋爱是网恋,他追求我。当时觉得网恋很可笑,看不见摸不着,怎么就能够好好恋爱了?那时,他说:网络背后是我这个活生生的人,怎么就虚幻了?
是啊!人与人的相处,靠的是思想。通过网络,可以摈弃尘世的繁杂,深叩人的内心,直击灵魂,洞见人性本真。如果,灵魂都不能摩擦出火花,所谓的爱情,也只是昙花一现而已。
第二段感情,刻骨铭心,始于网络。他是朋友介绍的,加了微信认识的。后来,工作太忙,也烦于应付每天不痛不痒的嘘寒问暖,便将微信沟通转站到了邮件的形式。直到很多年后的今天,我也非常怀念那一段“邮件时光”。
通过网络,我们可以聊到宇宙的边界,且不觉得虚无缥缈。倾诉的同时,也增加了些许信任的憧憬,那是恋爱最美好的时候,心灵得到了最大的满足和寄托。微信毕竟是即时通讯,聊聊日常还行,深入沟通,不免让人感到繁琐和厌倦。每天在忙碌的生活中,无法沉下心来阅读深刻的文字,灵魂深处的安宁和沟通,适宜的氛围和心境,很重要。
这一点,我和他除了那段“邮件时光”,后来的日子里,再也没有过如此的默契了。并且,冗长的沟通方式,演变成了未来分歧的部分源头。很是遗憾。
邮件中,我们没有性别、性格、家庭环境、经历的差异,一封信,便可以表达最真实的自己,从而更加懂得对方。
有人说,了解一个人,必须通过现实中的生活接触。我是不认同的。现实中,存在太多刻意和意外,存在“被动”和“不得已”。现实的环境很残酷,由不得你高谈阔论表达自我,言辞和行为会不自觉被包装和妥协。
三观相同——是相同水平的认知能力
两个人要聊得来,靠的不是相同的话题,是相同的逻辑。但是,两个人要聊得深,靠的不是相同的逻辑,是相同水平的认知能力。
有一段话,我是认可的,但我不知道它是不是真的真理,也可能,根本就不存在“真的真理”吧!它是这样说的:“实际上,任何人的见识都有局限。但见识越少,三观越错,见的越多,也就离真相越近,三观也越接近真理。”
回望这段刻骨铭心的感情经历,最后落得分离收场,其实是三观的不同,归根究底是“见识”的差异。曾经,我一度认为,这段差异可以通过时间和经历,彼此重回到初识时的起跑线,再度并肩而行。后来,我才逐渐意识到,随着时间和经历的增长,我在成长,他也在成长,同时成长的过程中,永远到不了“均衡、统一”的那个点,大家都在变化。
人在成长的过程中,把所在环境的价值理念,内化到自己心里。让自己错以为,那都是自己独立的想法。环境的影响主要包括:家长、学校、媒体。所以,你以为的自己的想法,是你自己经过考察,分析得出来的结论吗?还是你不知不觉中,家长、学校、媒体渗入到你的脑子里的。
你有去自己考证过吗?
有的人的三观,是自己读了很多书,见了很多人,经历了很多事,自己思考得出来的。而有的人的三观则是被外界力量有意教育后形成的。
我和他最大的矛盾,其实在于三观塑造的过程不同,而导致的三观雏形不同,也就是形成三观的逻辑和认知能力,差异是很大的。
我在大学毕业后,就独自外出闯荡近6年。这6年是我三观雏形形成的核心时间点。6年间的阅读量和自我思考的时间,是后来的三倍不止。一直很怀念那样的状态,也在努力找回那样的状态,自我的精神满足最充裕的时候。是从那会儿,喜欢上思考人生和多维度剖析世界的。
直至现在,我也不敢说自己三观健全,这几年明显感觉到自己的阅读量不够,眼界虽然开阔了,但都不是我想要去追寻的方向,只是增加了些许社会阅历而已。
我认为,三观的塑造,光是经历、开阔眼界、阅读是不够的,最核心的环节,是以此为基础的深入思考和考证后得出的结论。并不是光听一听、看一看,认为对,就是自己的三观,就用所谓的“三观”评判人生。听了、看了、思考了,还必须付诸实践、考证后,得出的结论,才应该是自己的三观。
我和他沟通最大的难点就在此。
我希望和他能够拥有深入的、平和的沟通,哪怕冗长,只要能够一字不漏、不偏不倚地表达内心真实的想法就好,我只是希望他能够多一个角度和渠道,能够更加接近事情的全貌去思考我们面临的问题。同样,我也希望他能够对我如此敞开心扉,我才能真的懂他在担心什么?为难什么?
只有彼此都深度了解对方,才能发现问题产生的本质。只有发现问题的本质,也才能够从根源解决问题,从而避免在发生。
他却总以为我婆婆妈妈、只是想要说服、控制他。拒绝有价值的深入沟通,误解我是抱怨、是借口、是不理解他。我有足够的耐心,而他却没有,总是匆忙下定论,急于把我关进死牢:没有沟通和商量的余地,要么听话,要么走人。我不想承认这是他的控制欲和大男子主义,但事实好像确实是这样。我曾经尝试过接受和妥协。可结局却是,他做的决定,我不再反驳,妥协和承受之后,不好的结果,也得我来承担。所以我对他说:你缺乏责任和担当。
他的房屋装修,施工队是他找的,后来处理不下来,找我去帮忙。我接手时,卫生间和厨房防水、施工已经完成。后来,卫生间和厨房漏水,责备了我一顿,说我啥事也做不好。有责任和担当的男人,连一丢丢责备的想法都不会有,更不会脱口而出地抱怨、责备了。讲这个并不是抱怨,我现在也不介意了,诸如此类的事情还很多。我想,如果他能看到这篇日记,希望他能够明白“责任”和“担当”究竟是什么?并不是让你负担一个家的所有,也不是让你放弃梦想,而是……(我也无法形容)
当一个人主观意识认为你是黑色的时候,无论你多努力,终究很难通过自己告诉他:我其实是红色的。归根究底,是思维逻辑的不同。
正确的三观只能产生在一种情况下:即多角度、多渠道了解信息,经过自己思考,才能真正看到事情的全貌。在大量阅读,建立起全面的基础知识体系之前,千万不要对自己的三观太自信。
关于“三观是分层次的”,我认为,虽然很有道理,但也十分残酷。这是一种默认阶级分层的一种意识形态。都说“人分三六九等”,而我更愿意相信,没有固定分层的三观和阶层,只要努力,你可以到达任何你想到达的层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