骑手小记
我是一名骑手。
最近单位值班,不允许公共交通,早晨又堵得厉害,也是因为节约成本,所以早上一路共享单车过去,晚上打车回来。去程是走定安路到天坛南门,接着沿南二环护城河骑到永定门再往北到前门,一路向西向北,到我的金融大街。13公里的路程,一个小时左右。
孟郊曰: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我的骑行路上也颇春意盎然,樱花、玉兰、丁香盛开。但骑车不比骑马,偶尔红绿灯不得不下来站着,蛋疼。
有经验的人一看便知,这是一名可怜的骑手。
我骑车的时候,会听些播客,例如忽左忽右、张奥同学等,但最近他们的更新频率跟不上我的轮子,所以我又开始听新的节目,周轶君的“你好,童年”,因为未曾听过,所以专辑里的内容还是能陪我一阵子的。
节目实际上应该是视频的配套,视频在优酷上有播,而音频节目呢,则似乎是针对拍摄的视频成片和各国教育,邀请嘉宾展开交流,其中就有湖北乡村校长或者陕西西安的校长等作为嘉宾来进行讨论,观点非常有趣,因为他们都有在英国或者美国去交流、访学的经验(国家或者马云的乡村教师计划吧),然后又在本土实践,中西合璧、取其精华,让我对中国教育的现状耳目一新,确实,教育行业是可以大有作为的,关键就是得做实事,动脑筋,少喊口号。中国的聪明人是很多的,央企国企里多的是,但太多精力用于逢迎和甩锅,出来单干是没啥希望的,所以只能求营生,不可能居上游。
我边听边骑车,忽然就很感慨,因为我初识周轶君是在窦文涛的“锵锵行天下”,还有许子东,这仨人在一起就很有趣,后面又跟着看了看在圆桌派的聊天,也挺好,所以可能真的是眼缘吧,有的人你看着就舒服。我也不能腆着脸说我们是一类人,还不够格。
如果关注这些节目,就会发现绕来绕去,还是这些人,我本来以为周轶君就是做做嘉宾做的不错,原来人家自己办节目也有声有色,而圆桌派的所有嘉宾,梁文道、蒋方舟等等,无不有自己的天地和角色。所以人当自立,才有另外的部分,不管朋友还是社交。我想作为朋友,如果大家都在进步,那自己是断然不会差到哪里去的,因为你就在这个圈子里,你的信息往来会引导你,促你奋发,让你前进。倘若跟不上别人的脚步,也是暂时的,人不可能永远在低谷,可以偶尔消沉,但不能觉得躺地上就很好,自甘堕落。所以,我想朋友,就得是同路人,共同进步、前行,甚至拉一把,但关键是自立,如果始终没有自己的基本盘,我觉得就是“独学而无友”的状态了。
物以类聚,人以群分,骑手默默感慨在北京的辅路上。
© 本文版权归 Summer Kite 所有,任何形式转载请联系作者。
© 了解版权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