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方日记的意义与不足
疫情只有结束,没有胜利,这句话可以用来作为方方日记的作为方方日记的结尾,结束与胜利虽然是两个不同的词,但对已深受疫情之苦的人们而言,两者没有什么实质区别。 其实,方方说得还比较委婉,只是因为其他作家的龟缩,才凸显出她扎眼了。方方是体制内作家,曾任省作协官员,不可能太激烈,所以她只有拿结束不等于胜利这种有点像咬文嚼字的方式来表达她的看法。有人拿她的日记与《安妮日记》相比,这太拔高前者了,《安妮日记》是在以一个孩子水晶般的眼神记录了一段最残酷最黑暗的历史,它的价值原因超过了方方日记。方方日记的文学性还比较差,韩东就说那不是文学,只能算是作家的反应。当历史出现劫难时,常常有重要的文学作品诞生,纳粹时期有《安妮日记》,《铁皮鼓》,《德语课》,斯大林最残暴的时期有索尔仁尼琴的纪实文学,作家在此时的确不应该缺席。这几年方方有几件事获得了不少好评,她举报一茅奖得主跑奖,还有一部写地主的长篇小说被下架。《白鹿原》其实也是写地主的,莫言也有写地主的小说,名字就叫《地主的眼神》,这两部被放行可能因为作者得了茅奖,与政府也比较亲近,还可能因为有关部门觉得写地主终究不是正能量,要防止跟风,所以就让方方的小说下架了。对于这次一场前所未有的疫情,应该有与之相配的文学作品诞生。当然,现在疫情还未结束,说这次疫情没有诞生伟大的文学作品可能为时过早,有的作家可能正在蕴量中,期盼将来能看到表现这次疫情的伟大作品。
来自 豆瓣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