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蛇》观后感:为什么电影名不叫“白蛇传”,而叫“青蛇”?
第一遍看《青蛇》已不记得是什么时候了,大概是初中时代吧,自然没什么感受,只模模糊糊记得那两首缠绵悱恻的插曲旋律《人生如此》和《流光飞舞》;第二遍看的时候,已是大一了,闲得慌了,就在室友的推荐下再看了一遍,当时,感觉,整部电影满满的,皆是原始情欲的味道,和传统的许仙和白娘子的故事很不一样,电影的名字也是《青蛇》,而非《白蛇》,只一些零零碎碎的感触罢了,拼凑不起来;大学时,隋爱国教授的一场关于《文由何来,学归何处—当代文学走向与传统的关系》的讲座中,引用了徐克导演的电影《青蛇》中的片段,激发了同学们看这部的电影的热情,当时,老师说,这部电影里面也同样入木三分地揭示了男性关于“红玫瑰与白玫瑰”的心理渴望。好像自己还没看够《青蛇》,想再看一看。看完第三遍之后,发现:
《阿凡达》反人类,《青蛇》里似乎也有点反人类的味道。这也正是电影名不叫“白蛇传”,而叫“青蛇”的原因。

反修行之人——法海
电影一开始,法海就在疑惑,人?什么是人?法海明明自己就是一个人,但他一直是以超脱于人上的佛,甚至仙自居的。认为自己天生慧根,道行高深,早已超然物外,六根清净,看破红尘了。一开始的自我定位就是错误的,一个日日夜夜执着地想着如何修炼定力,降妖除魔,增加法力的人怎么可能是一个从容不迫,淡看万物,满心惟善的佛呢?
之后,法海错把蜘蛛精收服,这是善恶不分;在佛门圣地打坐修行时又被心魔所困,恼羞成怒,脑海里挥之不去的是村妇雨夜生子的赤裸裸的画面,这是有色不戒;

白蛇小青盗取灵芝草救许仙时,小青留下来和法海比定力,输的是法海,他还是愤怒了,悠悠情欲,万丈红尘,没有拿起,何来放下?法海连拿起的勇气都没有,这是执迷不悟;

最后,白蛇修炼成人,他惊诧不已,他自己设定的神人鬼妖的自然秩序已被打破,四界还能怎么划分,还有三六九等吗?

小青杀了许仙后,他责怪小青什么罪都犯了,还大开杀戒时,小青说,你也杀了不少人,金山寺的和尚全都是你杀的,你自己看看。

法海自语,连我自己也是先功后过?自始至终,他还在执着于什么功过是非,这是大愚不醒。

法海的修行是一场失败的修行,他成不了佛。
反红尘之人——许仙
许仙起始,是一个老老实实的教书匠,潜心向上,刻苦读书,只为育人,不求功名,责备自己的学生,贪恋红颜,不求上进。可他自己,面对白蛇的诱惑,根本抵抗不了,很快,缠绵男女情爱之中了。

甚至他自己知道青蛇白蛇是妖而不是人,他也是割舍不掉这绵绵红尘的,这就是人的死结吧,得之,舍不掉。
许仙成为白蛇的丈夫后,白蛇尚知何为有始有终,从一而终。而他,依旧是情丝纷繁,他心犹在,小青,婀娜多姿,风华绝代,循循引诱。

更最要的是他已得到了白蛇,而青蛇却还是“窗前永远的白玫瑰”,这不就是人的劣根性么?
最后,面对逼迫,他一斩情丝,出家做了和尚,白蛇面对死亡压力的时候,只一心救自己的丈夫,救孩子的父亲,谁更懂情,谁更有情?
许仙,欠了白蛇一世真情,不是个好人。
反修炼成人之人——白素贞
不得不说,白蛇是勇敢的,真挚的,善良的,多情的。身为修炼千年的蛇妖,她是优秀的,她代表着蛇妖一族,和人类展开了一场战争,然而,不知道,她是输是赢,她输给了情,也赢在了情。
一开始,面对许仙的书生执迷,她偏要挑战一下,她就是要和许仙在一起,慢慢地修炼成人,与他厮守一生。

许仙抵抗不了她的魅惑,她赢了,但她付出了真情,也就是输的开始。
小青妖媚许仙,许仙与小青纠缠不清,白蛇直面的时候,流下了心痛的眼泪,她对小青说,她希望小青离开,她怀上了许仙的孩子。

并自毁前言,告诉小青,还是做妖好。而这时候,白蛇已经不再是一条蛇了,她成了一个人,一个开始懂得伤心的人。

最后的结局,她依着一个女人的本性,为着丈夫,为着孩子,凄然死去,徒有一身寂寞,一生情债。

白素贞,修炼成人,却没有获得自己渴望的人的幸福。
唯一正面的人物是蛇——小青
《青蛇》里,唯一正面的人物,许是小青了吧,这也许也就是《青蛇》取名“青蛇”,而不叫“白蛇传”的原因了吧,电影明显是更肯定小青的。
小青,一开始,就是以身为蛇妖为荣的,人,是万物的灵长?她才不信呢。跟着姐姐学习,带着盲目,但更多的是竞争的成分。

和法海比定力,她赢了;

和姐姐比深情,她也赢了,她质问自己的姐姐,好,我去救许仙,你总说,人间有情,你何曾把我当作一个人来想过?


姐妹情深,为着姐姐,她可以牺牲生命,这难道比白蛇和许仙之间的男女之情逊色么?

最后,看到削发为僧的许仙,她为着姐姐流下心痛的泪水,这是比白蛇的眼泪更为深情的眼泪吧。


影尾的宣言,我到人世来,被世人所误,你们说,人间有情,但情为何物?真是可笑,你们世人都不知道,当你们弄清楚了,也许我会再来。

众生平等,这里的“生”,应是指天地万物的吧。人比蛇等非人类又高明多少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