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工也是管理者
几年来,深圳社工发展模式已由岗位购买向项目购买转变,社区服务中心遍地开花,转变同时可以说给一线社工提出了更高要求:这不仅体现在专业上,还体现在管理上。项目运作有固定模式,你可以发展它、改进它,但你不能脱离它。
我们总会想这样的问题:如何管理一个服务项目的运作,是由机构派出监督者,还是由项目社工亲自操刀?未来发展的趋势想必是让社工来管理,因为社工是最前线人员,管理由他们来做,才能最大限度发挥效果。这就给了社工更大的成长空间,也督促社工去学习新东西,于是服务项目的一线社工就不能再盲目行动或是推一推动一动,是否知道「工作需要的到底是什么,怎样才可以给项目的受惠人群提供最好的服务?」就成为他必须考虑的事情,能力提升也需要提上日程。
任何一个项目,运行好坏与项目完整性和可行性有很大关系,人员、薪资,都须考虑,因为一个项目的运行不仅仅是社工在做事情,还包含很多与之相关的人,他们之间的关系也需要处理,一个社工如不具备相关能力,如何与这些人接触?
一个项目要做的好,要得到资金支持,而资金哪里来,除了政府就是民间。政府也好,企业也好,花钱的总是想用最少投入获得最大产出,而且随着各类组织对社工服务愈加了解,他们对于投入产出比要求越来越高,因此一个项目在投入资源时必须做到越来越精准,一个社工看不清这点,可能就无法得到各方肯定,对他来说最大的风险就是失业【🤔几年看来,社工失业还挺难的,当社工失业的时候可能是全行业的失业,这不得不令我们深思。2020-02-22 11:57:04】。
因此,一个可以想要有效管控项目的社工,必须时刻学习。他要学的东西很多:人力资源管理,财务管理,营销企划以及档案管理等等——人力资源管理让他可以运用好团队的力量(包括志愿者和其他项目团队成员);财务管理让他明白如何才能花最少钱办最好的事;营销企划让他所运营的项目被外人所知,得到更多资助,获取更多资源,便于项目更好运作,并宣传社工理念;档案管理则在做好痕迹管理的同时,为项目,为机构提供第一手材料,为社工研究提供参考。他必须下功夫才可以把一个项目做到最好,这样才真正是在做好本职工作,才能真正有成就感,而不是碌碌无为。
以上这一切,就需要社工机构相信社工,适当下放权力;而年轻社工们在成长过程中也必须要敢于承担责任,敢于真正将关于项目管理工作视为本职工作,双方达到平衡,才能取得更好效果。
于2016年2月28日再次修改,2020年2月22日第 3 次修改
微信公众号:社工王虎(wanghusw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