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中有光——《冯志远》观后感
“我将自己最美好的岁月留在这里……因为我再也没有能力交给你们知识了……”片尾处,冯志远老师的这一番话让我热泪肆流,感动不已。1958年,毕业于东北师范大学的冯志远已经在上海工作了5个年头,同时刚刚与妻子结婚组建了家庭。但他毅然放弃了在上海的安稳生活,响应号召前往宁夏支教。在宁夏,一待就是42年,直至身体不允许卧倒在床不能在教书了,才离开了宁夏回到长春。
刚来到宁夏时,满眼的沙漠,鸣沙中学条件更是恶劣,透风的土坯房,冰冷的兔炕,煤油灯……由于缺教师,所以冯志远担任了语文,历史,地理,俄语等学科的教学老师,然而相对于教学条件的艰苦,更多的是孩子们的辍学问题。由于太穷了,孩子父母都希望让学生去打工,而不是读书,所以冯志远老师只能一次又一次跑去学生家里劝说。为了让孩子们不饿肚子,他把自己的饭菜分出来,为了教学效果好,他开拓新教学模式……一个学校的教学效果好了,他又被调任去更艰苦的地方……日复一日,条件的艰苦使得他的眼疾复发,最终失明,在这样的情况下他仍然想继续教学,他告诉学生和校长,所有教材他都能背诵下来,希望继续教学。
这部电影根据真实事件改编,冯志远老先生也真实存在。2013年,我参加了冯老师的送别仪式,心中触动不已。2011年入学时学校放映的片子,让我们知道教育需要信仰,需要心中有光。2020年重温这部电影,深深感受,自己做了教育工作还记得当初读师范的初心吗?无论如何,委屈也好,条件艰苦也好,保持初心,向春向阳生长。
ps: 冯志远,1949年考入东北师范大学中文系,毕业后被分配到了上海市男子中学,1958年,响应国家号召,自愿到宁夏回族自治区任教,一生教过10000多名学生。不幸的是,他在一次语文课上双目失明。失明后的他凭着记忆给学生上课,直到患重病无法自理。2005年度感动宁夏十大人物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