测温枪到底是怎样测出你温度的?

当下这些天,大街上最威风的就是公共场所的安保人员和各大公寓、各小区的工作人员了。不管你平时多大派头,也不管你哪个星球来的,遇见他们咱都得乖乖过去,要么举起手来、要么头伸过去,挨上一枪。
问题来了,被测温枪打中,会影响健康吗?



虽然这几天大家被检测的次数不少,但对很多朋友来说,测温枪在之前的生活中还相对比较少见。因为对它的陌生,进而就衍生出了一个个萦绕在脑边问题。
测温枪是为何在你脑袋上“打一枪”就知道温度的;它测得到底准不准;以及亲戚群里最关心的,被测多了会不会影响健康?
这些问题,其实只要搞懂测温枪的原理,就会一一迎刃而解。原理虽然复杂,但不用担心,看了公寓君的讲解,保准咱二舅姥爷瞅了都能理解得明明白白的。
1\被测温枪打多了会不会有损健康
被测温枪打多了会不会有损健康?——这个问题很经典。
测温枪,学名是“红外线测温仪”或者“红外线辐射测温仪”。很多人一听到“红外”“辐射”这类的词就一哆嗦,吓一跳。

说起来,历来包含“红外”“辐射”的设备科普起来总是一件麻烦事。要知道在“亲戚群”里,才没有人信你说的“任何物体都辐射”;更不会有人跟你谈什么剂量。他们只知道只要“有辐射”,就应该“宁可信其有”。
遗憾的是,测温枪虽然名头上冠着“辐射”和“红外”,但不会对你的身体施加任何哪怕一丁点的影响。
因为它是个接收器,不是发射器。
笼统的说,红外测温仪的原理是:被动吸收目标的红外辐射能量,从而获得物体温度数值。

意思就是,你的身体无时无刻在向外扩散辐射能量,而测温枪的作用,是接收你身体某区域的辐射能量。如果真的说这个过程有什么危害的话,那么应该担心被辐射的也是测温枪,没准万一哪天测到个1000℃的脑门自己就憋了。
所以测温枪虽然长着一副枪的样子,但只有被动挨打的份,并不会影响身体健康。
2\测温枪到底准不准
好了,原理搞明白,又可以回到接地气的问题上了。所以另一个大家很关心的问题,就是测温抢测得准不准呢?
影响测量结果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其一,客观物理因素:
由于“黑体辐射定律”是在工作物质是理论黑体的情况下演算的,而生活中物质因为材质关系都是属于不同“纯度”的黑体,这个纯度用“发射率”来表示。
理论黑体的发射率是1,平时我们测温枪用的大多数都是0.95的发射率,这适用于生活中大多数的情况。所以你可以观察一下,你能见到的测温枪显示屏基本上都会写着“0.95”的字样。

但这个0.95毕竟是根据被测物的材质而定的浮动值,这是测温枪很难绝对准确的原因之一。
其二,污染因素:
由于信息是通过电磁辐射(光)传导的,这不可避免的会受到烟尘和水蒸气等外界因素的影响;另外,机器入射口处的透镜污染也是干扰项的一环。
其三,机器精度:
因为成本原因,我们平时所用的测温枪大多没有用更精确的双色测温法技术,内部元件的精细度也参差不齐;再有就是使用时的距离误差导致的数值波动了。

但是,这些有限的缺点还是很难成为我们拒绝测温枪的理由。
现在我们正在使用的红外测温枪,比传统的热传导测温方式还是优秀太多了——响应时间短、测温效率高,不用接触被测物体依然可以有着相对可靠的准确度,同时制作成本低廉,操作起来也足够方便。
很难想象,这次防疫战中如果没有类似的科技产品的存在,仅仅是测体温这项一项,就会给防控工作带来多大的困难.
三/世界上没有从天而降的英雄,只有挺身而出的他们
到今天,全国很多地方的公寓、小区已经封闭管理一个多月了。我们频繁接触的人,变成了保安,变成了手拿测温枪的工作人员——
他们站在小区门口防疫,同时也是暴露在疫情中的普通人,也会害怕、会犹豫,会想念父母、女儿、男朋友,会觉得每天进进出出测温好辛苦,口罩勒得脸好疼。
疫情之下,互相多一点理解,多一点支持。大家都是普通人,才会在深夜十点也不停止努力——
为了能控制住疫情,为了能更早出门,赶上春天,赶上樱花盛开的时节,回到那些热热闹闹的生活里去。等天气好了,公寓君再带大家一起去春游啊!

*本文部分内容来源于微信公众号“地球人研究报告”,外星小姨给你讲述地球上的迷惑人类和怪奇科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