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走过哪些理财的弯路
查看话题 >国海证券:连锁商超疫情对消费品类影响及疫情后期消费趋势预判和行业观点
核心观点
预见未来,祝你成长, 这里是国海证券研究所 欢迎来到首席面对面,我是国海食品饮料首席分析师余春生 今天是第六期节目 今天,我们通过连锁商超的数据,来聊聊疫情对消费品类的影响以及通过连锁商超对消费者的调研,聊聊疫情后期消费趋势的预判。 疫情对消费品类的整个预判是:基础民生类商品(生鲜、米面粮油等)、便利性食品、清洁除菌和消杀类商品在疫情爆发时表现增长,在疫情结束后,生鲜、米面粮油、便利食品等短期存货性商品整体规模不会有太大的增长,会逐渐恢复正常; 但其中一些升级型商品和健康概念相关的商品会有结构提升,比如有些小分类(牛羊肉、海产品和果汁等)会增长很快,乳酸菌、维生素、保健类(或提升免疫类)也会有提升。清洁除菌和消杀类商品疫情后虽然会回落,但仍然会维持在高位,渗透率会大幅提升,应用场景增加。 疫情期间消费行为的变化:疫情给线上业务带来了很大的刺激,线下商超一直都有围绕门店做到家业务,但从同业交流来看,这次疫情影响造成的需求爆发大家均是应对不及,商超线上体验比较差,人手、商品的配备都是不足的。但即使是这种不利条件下,线上业务仍有一个比较惊人的增长,平均线上总销售额是去年的十倍,剔除去年春节到现在新上线门店的影响,折算到单店销售额增长仍有6倍以上。同时,消费者在线上购买的每一单品类数量平均近20SKU上,客单达到130元以上,均是平时的一倍。 对疫情后期消费行为和消费趋势的预判: 1、 有趣的是,因为长期在家做饭,疫情结束后受访者想要更多外出聚餐,解决“馋”的需求; 2、 高需求品类水果、蔬菜、乳品、生肉、蛋、米面等预期会有增长,冷冻食品会有下降;防护品类41%受访者认为疫情结束后会增加,同时有28%的受访者认为会降低。36%的受访者对免疫力商品预期在疫情结束后会增长。 3、 -70前受访者相对其他群体相对有更多的受访者表示未来会增加购买水果、蔬菜、防护类商品、提升免疫力类、蛋类等商品,在休闲食品、饮料、家禽上会有更多受访者会降低购买;90后相对其他群体更多受访者表示未来会增加购买生肉、熟食、饮料、食用油、休闲食品等品类商品,更多90后表示会再疫情结束后降低购买防护类产品。 4、 经历疫情后,58%的受访者表示更看重品牌去大卖场购物,还有相对较多的受访者表示更多通过线上电商APP(27%)、020/生鲜类app(19%)下单购买,其中70前相对年轻人更有医院更多通过线下大卖场/超市解决需求; 5、 相比疫情前,消费者在选择购物渠道上更关注生鲜等商品的品种齐全度与品质,其次才是便利性与价格实惠度。品种齐全与生鲜的品质在消费者决策的重要性进一步升级。 对五一期间消费行为的调研预判 1、 受疫情影响,五一外出旅游比例仅为20%,大部分受访者都会在五一期间在居住地城市消费,选择周边游,五一期间旅游意愿不高; 2、 五一期间,44.6%的顾客表示会到大卖场/超市进行大采购,对五一期间线下客流预期比较乐观。 3、 五一长假期间,在家购物消费是最主要的消费场景,朋友间礼尚往来场景次之。 4、 在家购物消费中,一日三餐与食品是长假在家顾客购买提及率相对最高的品类。 5、 送礼场景中,牛奶/酸奶(礼盒)、国产水果(礼盒)、坚果类零食(礼盒)与烟酒提及率最高。 6、 外出旅游场景中,水果、饮用水/饮料、饼干点心、坚果类零食等水果/水/零食的提及率最高。 食品饮料行业观点 1、 疫情对经济的冲击非常大。国家统计局的公布的数据显示,固定资产投资1-2月累计同比下滑24.5%,房地产开发投资下滑16.3%。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2月累计名义同比下滑20.5%,其中商品零售下滑17.6%,餐饮下滑43.1%。 之前是国内,以为国内3月底或4月底结束了,大家都比较乐观。但现在看看全球情况,上海华山医院张文宏预期至少半年,夏天也难结束,也有可能是跨年度行情。海外疫情的爆发,会对全球产业链带来极大冲击,中国的进出口影响也比较大。 2、 疫情对消费而言:一方面是收入下降,成本上升。需求不足,开工率不足。另外一方面成本上升,防护用品,口罩,酒精,消毒产品增加,车旅费,上班出租车费都大幅增加。二是供给需求影响。供给目前随着慢慢复工,供给问题基本解决。但需求的影响,一是收入影响,失业率上升。二是消费场景的影响。餐饮,购物中心,高铁,机场,人流量还是少,即使有都戴着口罩,也不便于消费。而且疫情对消费心理的影响会持续很久。从我们现实情况调研来看,购物中心人流量大幅减少,爱婴室2月份收入同比下降50%以上,3月份同比下降30%以上。此次疫情虽属于突发性事件,但是中期确实会对绝大部分企业产生实质性的影响,并且不存在补偿性需求,对于这一观点需要客观理性看待。 3、 分板块来看:受益的必选食品,挂面和速冻食品有的益,如克明面业,三全食品,家庭消费大幅增加,北方生湿面停止供应和减少购买。奶粉作为刚需品,部分渠道闭店仅造成消费者转移渠道,需求不会消失,从渠道上看疫情对奶粉销售总量不构成影响。疫情期间线下销售影响还是比较大的,因为很多在购物中心都是逛的。疫情期间对国产婴幼儿奶粉是有益的,如飞鹤和贝因美。目前外资奶粉还没体现不利,因为有库存,但后期物流不畅就难说了,所以过2-3个月后,估计国产奶粉受益的表现就出来了。目前已经有客户再购买海外奶粉时,都要看生产日期,并在将疫情发生之前生产的囤货了。 4、 影响不大的,乳制品,肉制品,烘焙食品。乳制品春节期间送礼还是有点影响,特别是农村,本来就没有乳制品消费习惯的。桃李面包,前段时间大家都在家里影响比较大,现在大家上班了,短保面包方便,购物量增大。刚需品存在正常营业渠道需求增长的正面影响,和部分门店关闭的负面影响,但是我们认为需求只是在渠道间进行了转移,以桃李面包为例,桃李主要以商超渠道和小部分的小便利店为主,便利店有闭店情况,消费者或转移至大商超, 5、 影响较大的,餐饮消费的白酒,前期是消费场景,后期是收入影响。到底影响多久不好说。我们调研了解,餐饮快餐,火锅目前的就餐率只有20%-30%,包厢聚餐估计更少,对白酒的影响就更大。后期可能会好一点,一方面内陆省份防控放宽,另一方面政府刺激消费。目前茅台1900-1950-1980元,已经跌破2000元。今年的行情是开瓶消费少了,而茅台要完成目标任务,目标销量是放大了。去年3.1万吨,今年是3.45万吨。但预计跌很多也不会,因为社会囤货。但这样会影响未来的业绩,因为社会库存多了,整个涨价就难了。另外很多经销商了解按照正常消化2-3个月库存,之前给渠道压货比较多的厂家,估计在半年。一月份报表还好,二月份预计难度比较大,当然全年的业绩要平滑,不会等渠道库存清理完了再出去。所以白酒板块需要再跌跌,跌出价值,后继餐饮的恢复情况也需要再跟踪。另外,后期新基建投资对白酒消费也有帮助,但从历史来看,一般滞后2个季度。调味品,餐饮占比大的休闲卤制品都受影响。全年来看,茅台业绩影响不大,其他业绩都会受影响。餐饮消费影响较大的还有调味品,速冻火锅料制品。 6、投资观点:上半年重点关注必选食品;克明面业,三全食品,贝因美,桃李面包。休闲零食:三只松鼠,良品铺子,盐津铺子。 下半年,可以重点关注:白酒(特别是一些外围市场扩展潜力的品种,山西汾酒,古井贡酒),调味品,速冻火锅料制品,休闲卤制品。 感谢大家收看,祝您投资顺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