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说八道一则
郭象的“自得”“自性”与庄子的思想相左。梳理郭象的逻辑:郭象认为,无不能生有,有在未生时也不能生有(这首先斩断了何晏玄学以无为本的命题),一切存在就只能自生。这样就取消了一切外铄的价值依托,将价值的标准落实到自性中。倘若追问自性的缘起,郭象除了“块然”之外也答不出其他(一个有趣的悖论是,郭象注释“大块”为“无物”,似乎又滑入了何晏本无的陷阱)。这个解释可以简单理解为存在即合理,这变相承认了自性对价值的主宰作用。继续追问,物物皆为块然自生,构成物和物之间交流的标准是什么?郭象给出的真理方法是“反覆相喻”,也就是不同自性在相接时不断地交换是非标准的基点。由于自性的存在,郭象承认物与物“同于自是,均于相非”,那么自性的不断坚固为什么不会导致是非的偏执而是万物并育而不害的“自适”呢?郭象就无法回答这个问题了。通过追问,我们可以发现郭象无法处理自性和“成心”之间的矛盾。而庄子在《齐物论》中所批判的、使人偏于是非的一隅莫使复阳的重要因素,正是“成形”和“成心”。成形和成心来源于何处呢?正是对自我价值的强大判断。即便郭象认为自我价值不能扩张为物和物之间的价值标准,他又如何在自性的存在里定义一个“自适”的度呢?如果不能给出超越是非和对待的更高概念,郭象显然无法解决以上的问题。
来自 豆瓣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