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尔赫斯
初秋早晨的记忆被唤醒了。F记得湖边那棵高大的槐树的芳香——它永远那么沁人。阳光很好,光线透过樟树林,映在覆着尘土的水泥地边沿上,巧妙地闪动着。天空蔚蓝,积云的数量和高度都恰到好处,看上去令人很舒服。没有风,湖对岸蝉鸣阵阵。
G市的夏天总是会在开学后体贴地逗留一阵子,直到国庆后再离去,那年也是如此。F记得他那时路过了那棵槐树,穿着黑色的薄长袖,背着书包,右臂夹着校服,左手拿着借来的《沙之书》,封面朝向自己。他拘谨地张望着四周,试图寻找一个安静的地方。几个学生从洗衣房端着盆子沉默地走出来,遮住了那板房外墙“Carpe diem”的涂鸦。不远处传来一些女孩在道路上谈笑的声音......
这记忆是F后来在维基搜索H.P.洛夫克拉夫特时被触动的。《事犹未了》——他临考前读的最后一篇,读得慌慌忙忙,只对几个段落有零星印象。那天应该是英语听力,答题卡设计出了问题,事后被大家吐槽了好一阵子。
于是F试着重读了《事犹未了》,也许是博尔赫斯的模仿表现平平,也许是F过了那个年纪,F只觉得结局还算有趣。他感到失望,他怀念那个早晨的感受。
F已经宅在家中两个月了。窗外的色彩逐渐丰富,他知道桃花与樱花能使他愉悦,但他仍不愿去触摸春天。
F又想到,那个早晨的印象中最深的,是《环形废墟》。那是F在湖畔长长的台阶的最底端读的,F记得他播放了Neil H的Jacsong,F记得落在台阶上的槐花,F记得读完后,他心满意足地望向无人的湖畔。
于是F开始重读《环形废墟》,这次他受了缪斯的眷顾。博尔赫斯描述的奇妙梦境,使他产生了异想,它们不同于那个早晨。F觉得,他最近的梦境也预示了类似的事,只是它们过于混沌,难以组织。
后来,F从似乎久远的记忆中想到,槐树是在初夏开花的,初秋开放的,应该是桂花。F开始疑惑记忆的真实性,他想到,无风的早晨,那树影本不应闪耀——或者说,那天早晨是有着微风的。一定是这样。那么,那天早晨可能刮着大风吗?F想不到否定的理由,于是他想,那个早晨的天气大概是阴沉的。是的。在他望向湖畔时,天上确实布满了乌云。不久后,F又发现,《环形废墟》并没有被收录在短篇集《沙之书》中。或许那是他另一日读的吧。又或许他从未读过这一篇,今天是他第一次读。可他在湖畔的记忆又是从何而来的呢?也许那场景只是他想象的,可能是他宅在家中看书时,读到过的相关场景。G市或许也是虚构的城市,F对G市市中心可没有一点儿印象......
F没能做出更进一步的思考,便从睡梦中醒来了,他想起他昨晚得知了听力成绩,28.5,还要再考一次。他又想到槐树也可以在初秋开放。他松了口气,便再次进入了睡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