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简史》,一本关于历史的科学著作
《时间简史》是由当代著名科学家斯蒂芬·威廉·霍金写于1988年的科学著作。《时间简史》里写出了1988年时最顶端的科学发展成果,并且围绕着时间这一概念展开对关于宇宙与我们生活的一系列科学讨论。
斯蒂芬·威廉·霍金(1942年1月8日至2018年3月14日),当代最伟大的科学家之一。他是一名物理学家,宇宙学家,曾为黑洞与宇宙起源的研究打下重要的基础,并且在统一广义相对论与量子力学中做出了重大贡献。但对更多人来说,斯蒂芬·霍金是他们对物理的启蒙老师,斯蒂芬·霍金常常用通俗易懂的语言来向大众描述最新的科学发展,并曾在许多国家进行教育演讲,深得人们的爱戴。
《时间简史》概括一下就是一本记载了人类历史上所有的重大物理学发展的一本书。它是一本科学书,但同时也是一本历史书。它是本科学书,因为每谈到一个新的理论,斯蒂芬·霍金,都会用老妪能解的语言以及使用贴近生活的例子来对广大群众们来讲解人们是如何得出这一理论的或描述这个理论所表达的现象是怎么一回事。就比如说,当斯蒂芬·霍金谈论到为什么在科学定律中,时间的前进与后退并不会影响科学定律,可在我们生活的时间里前进与后退的差别无比之大,这一令人费解的现象时,斯蒂芬·霍金将它简单易懂的说成 “为何我们从未看到碎杯子集合起来,离开地面并跳回到桌子上,通常的解释是这违背了热力学第二定律所表述的在任何闭合系统中无序度或熵总是随时间而增加。换言之,它是穆菲定律的一种形式:事情总是趋向于越变越糟:桌面上一个完整的杯子是一个高度有序的状态,而地板上破碎的杯子是一个无序的状态。人们很容易从早先桌子上的杯子变成后来地面上的碎杯子,而不是相反。” 这样的一解释,人们很轻易地就能了解斯蒂芬·霍金在表达什么,就算你没有学过他其中所使用的任何理论,都可以理解他的论点。因此,这本书是一本面向大众的科学书。与此同时,它还是本历史书,它是一本记载了人类理性思考的进步的历史书。从公元前300的亚里士多德的地圆论,到16世纪哥白尼与伽利略的日心说,再到17世纪牛顿的万有引力,最后在到20世纪爱因斯坦的相对论与普朗克的量子力学。《时间简史》记载了人类物理学与天文学发展的轨迹,从无知到有知,从迷信到科学。它也是宇宙的历史书。《时间简史》中,我们跟随着斯蒂芬·霍金探索了宇宙的历史。宇宙是如何开始的,开始时是怎么样的,并且宇宙会如何结束。以及最重要的,它还是一本时空的历史书。它探索了人类对时空这一概念的变化,从绝对时空到相对论,从大爆炸作为时间的起点到时间根本没有起点。《时间简史》通过短短的90多页以所有人都能懂的方法科普了人类科学的进步,也正是因为如此,这本书才能成为20世纪最畅销的科学著作吧。
《时间简史》整本书的重点,就放在时空这一概念的演变上。从最开始的亚里士多德一直到20世纪的相对论,我们随着人类对时空的理解的变化,也看到了人类对宇宙,我们在宇宙中的地位,以及最重要的,神在宇宙中地位的变化。最一开始,我们认为时空是绝对的,人类是宇宙的中心,整个宇宙都是围着地球转的,人类是特殊的,以及在地球以外的地方都是神的领域,神从宇宙管理着地球上的万物。后来到了中世纪,我们发现空间并不是绝对的,地球并不是宇宙的中心,甚至不是太阳系的中心。人类并没有我们想象中那么的特殊,而神到了空间之外,透过时间来查看世间万物。到了20世纪,我们发现时间也并不是绝对的,它是可以被改变的,还发现太阳不过是绕着整个银河系旋转的无数恒星之一,我们的银河系也不过是在茫茫宇宙中无数的星系之一。人类就更加渺小了,与宇宙相比,我们连个尘埃都算不上。而此时神跑到了时间之外,他现在只能在宇宙的太初为宇宙卷紧发条,好让宇宙可以开始运作。到了现在,我们发现,宇宙连是否有开端都值得质疑,我们设想,宇宙其实是自给自足,时间没有开端,也没有结尾,它宛如一个环,你不能说它是从哪里开始的,也无法给它定一个结尾。也就是说,宇宙没有开端,也没有终结,它就是存在。那既然如此,神接下来该去哪呢?正如霍金在被问到他信不信神的时候,他回答“…宗教相信奇迹,但是奇迹不能和科学并存。” 在这个科学日新月盛的时代里,神的存身之地逐渐被人类所榨压,而最后,还有留给神的余地吗?神这一存在还会有意义吗?就如同霍金的所说:“如果我们确实发现了一套完整的理论…则将是人类理智的最终极的胜利——因为那时我们知道了上帝的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