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阁
最近在看《金阁寺》,因是去过的地方,在书中读到,有种打破次元壁的奇妙亲切感。
去的那日是阴天,并没有见到日光下金光笼罩的神迹,见到的是一座精致阁楼临水而建,浓厚云层在水中铺下白实的底色,明黄色的金阁与水中工整倒影及身后扶疏草木合成一帧禅寂古意的画面,若不是游客拥挤,应能让观者心中澄明敞静。
翻看这本书,才知道金阁的三层各有其名,依次是:法水院、潮音洞、究竟顶。哇,好玄机的名字,尤其是究竟顶,顿觉大千世界,需要多少慧根方得一窥究竟呢。
我是窥不得了,对错是非,细想来也无非是个人诉求不同,立场各异,越长大越觉得黑白分明的事情越少,暧昧模糊的界限越多,想不明白。
一场疫情引出无数《鼠疫》的段落名句,而我印象最深的,是一个孩子经受病痛折磨之后惨然死去,悲愤绝望的大夫质问虔诚的神父:
那孩子至少是无辜的,这一点您很清楚!!
神父答:也许我们应该去爱我们理解不了的东西。
大夫说:我至死也不会爱这个让孩子们备受折磨的上帝的创造物。
于是神父召开了最后一次布道会
“他可以毫不费劲地说:天国永恒的欢乐正等待着孩子,在那里他的痛苦可以得到补偿。但实际上,神父对此也一无所知,谁又能肯定说,永恒的欢乐可以补偿人间一时的痛苦?…面对一个孩子的痛苦,神父宁可走投无路,忠实地承受由十字架象征的五马分尸般的痛苦,他会毫无畏惧地对当天听他布道的人说:我的兄弟们,抉择的时刻来到了。必须相信那一切,或者否定那一切。”
神父选择了全盘接受自己的信仰,能理解的,不能理解的,让他欣慰的,让他痛苦不堪的,统统照单全收,坚信必有其深意。
我这样的人就没办法有信仰了,我连自己都无法全盘接受。好想把生命中喜欢的日子挑出来,不喜欢的剪掉,过一个精简短悍的集锦人生。那些我不能理解的苦其心志饿其体肤,只会让我翻来覆去地越想越纠结,如同嚼一根无始无终的面条,怎么也咬不断,吞不下去,吐不出来。
比起《鼠疫》,我更爱《局外人》和《快乐的死》,主人公从不审判自己,不追求世人眼中的正确,做过的孽,犯的罪,脑海中的可耻想法,他都不掩饰、不辩解,what's done,is don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