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碑
汉碑石材选取甚讲究,有专门的人去选石、采石,为的是勒铭贞石以垂久远。
一般碑铭都是由令史、书佐等地位不高的文吏撰书。当时的碑铭体例,大多不列撰书者名,而刊刻造作的石工名字却常常隶于碑末,这也是受当时物勒工名的影响。

物勒工名:产品的制造者要把自己的名字刻在上面,从而方便管理者检验产品质量。
物勒工名制度从春秋时期就开始了,在2000多年前,我们的祖先就知道怎么对付豆腐渣工程了。在这种制度下,如果出了问题,砖头上名字所对应的人会被追究责任。这让大部分工匠都不敢以次充好,也让一部分优秀的工匠脱颖而出,甚至加官进爵,比如设计天安门的匠人蒯祥。
“物勒工名”其实只是“工匠制度”的一小部分。在明朝,朱元璋治下的朝廷发明启用了一系列完善的制度。比如在管理上,工匠基本做到了分工有序、职责明确,每种工作也都有相应的监督机构,出了问题不仅要惩罚工匠,还要追究各级监管监管不力的责任。
在这种工匠制度下,明朝的制造业极其发达,比如瓷器、冶炼、造船、火器等等都领先世界。所以,与其说今天我们缺乏“工匠精神”,不如说我们缺乏完善的“工匠制度”。
我们现在更应该做的是:完善我们的制度流程,打磨我们的产品,让慢工出细活,做到每一个零件的制造都有依据有章法,这样才能够拥有真正的“工匠精神”。
来自 豆瓣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