倒计时 273days 今天一起背「循环模式」
第一步:突破名词解释
找到学习的节奏之后,不少人又开始焦虑:我看了书就是记不住,这该怎么办呢?其实,这是每一个备考er在慢慢入门之后的第一个疑问。其实,读书第一遍的时候,我们是在接受新知识,多重复、多总结就一定能记住。另有一个增强安全感的方式,就是背诵,现阶段需要背诵什么内容?那最基础的「名词解释」就是最好的能增强大家安全感的内容。
名词解释必然是所有新传专业考卷的第一种类型的题目,背诵学科基础知识是能建立起学科思维的基础,是未来你能够熟练地解析热点事件的前提,当然是你要了解事件跟哪一个传播理论联系起来。(背诵名词解释的重要性无须再强调)自然,要背诵哪些名词解释,又成了接踵而至的问题。当然,阿匠已经帮大家解决啦,我们的“名解大挑战”一定可以帮到你。

“名解大挑战”如约而至
在去年的“每日壁纸”的栏目经验基础上,阿匠精心为大家挑选近三百个重要的新传名词解释,微博和公众号每天为你准备全新的名词解释,让你轻轻松松地搞定每日背诵计划,省去你总结的麻烦,一站式背诵体验助你提升效率。
名词解释释放顺序:
传播学相关内容:传播、传播模式、信息、意义、循环模式、基模、“镜中我”理论、文化研究学派、媒介融合、媒介环境……
新闻学相关内容:
新闻、宣传、新闻集纳、新闻背景、预测性报道、新闻线索、新闻自由、主流媒体……
必须要有的超纲名解:
弹幕、文本盗猎、参与式文化、全民阅读(更多的内容要保持神秘感,嘻嘻嘻)
接下来,请食用今天的名解:什么是循环模式?

倒计时:273天
2020.3.28循环模式
循环模式是施拉姆在奥斯古德的基础上于1954年在《传播是怎样运行的》一文中提出的过程模式。这一模式突出了信息传播过程的循环性。这就内含了这样一种观点:信息会产生反馈,并为传播双方所共享。它对以前单向直线模式的另一个突破是:更强调传受双方的相互转化。
它的出现打破了传统的直线单向模式一统天下的局面。其缺点是未能区分传受双方的地位差别,因为在实际生活中传受双方的地位很少是完全平等的。这个模式虽然能够较好地体现人际传播尤其是面对面传播的特点,对大众传播过程却不能适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