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藏晖室劄记》(七十九)
《藏晖室劄记》(再版时称《胡适留学日记》)是胡适先生在美国留学期间(1910-1917)的日记和杂记,共十七卷,中间大约两年无日记或遗失。在学校图书馆偶获这套1936年的老书,取下阅读,纸张已然发黄发脆。因为身在海外,所以读来有稍许共情。
1916年7月6日 - 7月21日,第十三卷完。
胡适更加相信白话文的价值了,也开始向朋友们宣传“活文学”“活文字”。七月六日里,胡适写一篇“白话文言之优劣比较”,开列一下几条,随后还引袁枚的文论作论据:
1. 人们听不懂文言,所以文言是半死的文字;2. 白话是活语言;3. 白话并不俗;4. 白话文能传情达意,优美适用;5. 白话有文言的所有长处,但文言未必有白话的所有长处;6. 白话是文言的进化;7. 白话可以作一流文学;8. 近千年来,白话文学是仅有的文学,非白话文学不足观。9. 文言可读但听不懂,白话文可读又能听得懂,所以白话文更符合实际所需。
都不用仔细看,胡适以上九点并没有经过严密的思考,重叠的地方很多。先生有些观点在我看来并不对,尤其是第六点。如果纯粹用历史的眼光看中国语文,每个时期都会有文言和白话的分别,只不过有的口头用语丢失了而已,两条并行发展的线,何来进化?再者,文言和白话两条线绝对不是截然分开的,就在如今,书面语言和口头语言虽然有差别,但是互相借鉴的例子实在不少。胡适张白话的大旗,其功在否定文言的高位,否定一种文字上的精英主义,但是这里太着急了。不过说回来,开拓者锐意改革,甚至展现狂飙突进的姿态其实不难理解,正如胡适在之后谈论时政的日记中所期待的那样,激进之后会有稳健派匡正时局、巩固成果以臻完善。但百年前的现实是,开拓者激进,后来人更激进,革命在否定之否定中推进,最后拖上广大人民群众来一次触底反弹。其中成本和代价可曾有人算过?
胡适的白话文主张遭到朋友梅光迪的批评。梅光迪和学衡派其实很值得关注,却一直以来在“革命”“进步”的宏大叙事中被掩盖起来。梅光迪是胡适的朋友,也是胡适白话文主张最早的反对者之一,之后两人之间的讨论会更激烈。
胡适对国际局势也有关心。他不仅去绮色佳参加国际问题讨论会,七月中旬的作文《Is There a Substitute for Force in International Relations?》还获了American Association for International Conciliation(胡适译“国际睦谊会”)的征文奖。胡适先生的国际关系主张依旧是自由主义为主,在上述两篇记载中,胡适并没有展示他民族主义的一面。倒是在七月十四日“罗素被逐出康桥大学”篇中表现了对爱国主义的反思:
英国哲学家罗素(Bertrand Russell)参加“反对强迫兵役会”(No-Conscription Fellowship),作文演说,鼓吹良心上的自由。法庭判决他有违反“祖国防卫法”之罪,罚金。康桥大学前日革去他的名字及数学原理教职。“呜呼!爱国,天下几许罪恶假汝之名以行!”
最后一句话应该是化用罗伯斯庇尔统治时期罗兰夫人(Madame Roland)临刑前的话:
O Liberté, que de crimes on commet en ton nom! (梁启超译:自由自由,天下古今几多之罪恶,假汝之名以行!)
放在如今,“自由”依旧如此,“爱国”莫不如是。
北歌的最新日记 · · · · · · ( 全部 )
热门话题 · · · · · · ( 去话题广场 )
- 中年人感悟特别多310篇内容 · 95.5万次浏览
- 想做的事,别等“以后”1.0万+篇内容 · 328.0万次浏览
- 重新养一遍自己,可真好啊1302篇内容 · 150.2万次浏览
- 为什么人生不需要过度努力594篇内容 · 84.4万次浏览
- 第78届戛纳国际电影节169篇内容 · 67.5万次浏览
- 当我和母亲谈起女性主义71篇内容 · 23.0万次浏览
- 我发现了食物最完美的吃法17篇内容 · 5.0万次浏览
- 聊聊让你印象深刻的路人31篇内容 · 9727次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