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远都不会有机会证明A标题优于B标题
合作是一件我一直很不喜欢且觉得很困难的事。内容方面的事情,很多时候是无法证伪的,比如你可能永远都没有机会证明A标题是否比B标题能带来更多阅读量,因为一篇文章最终只有一个标题。那么,到底是选A标题还是B标题,由谁来决策?
决策方只能有一个。由这个人来最终决定A还是B,并全权对阅读量负责。如果有两个人有同等机会进行决策,那就意味着很可能还需要更多人来决策——当A和B拥有不同意见,并且谁也说服不了谁的时候,最终就是由C/D/E来投票决定。
然而决策权一旦放到群体中,就很难保证是最优。投票是容易的事情,是一种左右为难时偷懒的行为,而往往非正确的事情。从众、猎奇……大众投票心理,可以研究的东西太多了。
说这些是因为最近和J同学合作负责某专栏。我对渠道负责,而她对专栏内容负责。而我们之前认知上存在的gap稍微有点大:她曾做了十几年科技媒体,而我只是追逐潮流的互联网小萌新。
于是这一周两个人在标题A还是标题B、头图A还是头图B、用词A还是用词B中争吵不休。我安慰自己这样的争吵对于内容来讲是有好处的,人多力量大,众人拾柴火焰高,1+1>2。但有一天当我们因为对标题产生分歧而错过发稿的最佳timing时,我只觉得有深深的挫败感。
做内容这种事情,互相承认对方身上的闪光点已是不易:我知道她更适合那种文风,而我适合另一种,我们在写作时和谐分工。但要承认对方的审美高于自己,还真的是一件很困难的事情。在头图、插图、格式等方面的争执,或许是我们对自己审美的坚决捍卫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