备考MFA需要看美学相关的书籍嘛,又有哪些推荐呢?
首先要去告诉大家一个很关键的事实:艺术的美,也是艺术理论讨论的话题之一。
此外,美学属于哲学范畴,并无标准定义。美学的概念偏向一种对事物的解读能力。艺术属于技法/理论范畴,强调的是作品本身。美学是我们用来解读艺术品的一种手段,艺术品是我们探索美学的一个途径。可见,了解艺术,就要我们把握艺术中的美~所以如何把握艺术美以及人生美呢?不妨在学习枯燥的理论之余看看一下几本书,汲取美学思想,从而陶冶自己对于艺术的看法和见解~
《中国美学史大纲》 叶朗
该书具有优秀的导读导学作用。每章正式开始前都会有楷体总论统摄全章,明确指出这一历史时期出现的大家、产生的新范畴、新原理、新著作。此外,该书倡导严谨的学术习惯。强调理论来源的真实性,多引用原著论点。叶朗先生每则会加以解读,以缓解文言文阅读的困惑。 并且在分析过程中纠正了其他学者的误读。章节设置极为适合阅读,不会导致困倦艰涩学无所成。
从老子到李大钊先生,从“道”“气”“象”到中国近代的美育教育,该书带领学习者从历史文明的源头游历至新中国前我们被重新认知的文化。让我们不至再在浩繁的文卷资料里寻不到方向,看不清各大重要美学理念的前后继承关系。
该书对影响中国美学的重要概念“意境说”其源头发展也做了很有意义的新的梳理。拯救艺术考研人对于美学的混沌概念。学到方法学到知识。总之,作为一个要备考艺术专业的学生,一定要花些时间读这样的一本书!
《美的历程》李泽厚
该书是中国美学的经典之作。凝聚了作者李泽厚先生多年研究,他把中国人古往今来对美的感觉玲珑剔透地展现在大家眼前,如斯感性,如斯亲切。
比如,在《美的历程》中,李泽厚先生把青铜器独立成章,承接“远古时代”启“先秦精神”,并将其作为一种审美趣味进行解读,把青铜艺术狞厉之美的本质归因于超人的历史力量与原始宗教神秘观念的结合,体现了“客观历史前进的超人力量”。同时引用郭沫若的观点,将青铜艺术分为四个不同时期体现不同社会背景下审美趣味的流变。
冯友兰先生认为《美的历程》是部大书(应该说是几部大书),是一部中国美学和美术史,一部中国文学史,一部中国哲学史,一部中国文化史。
《谈美》朱光潜
本书是朱光潜先生建立其早期美学理论体系的重要著作之一。全书从“谈美”“免俗”,“人心净化”的目标出发,顺着美从哪里来,美是什么及美的特点这一脉络层层展开,娓娓道来,抒发了这位美学大家的人格理想,审美理想,提出了他的美学研究的理想目标,即“人生的艺术化”。
美学本是一门深邃的学问,对于门外者而言,若是拿来一本用专业语言论述的厚重的著作,自然觉得吃力;而《谈美》这本并不算大部头的书,却能用不多的语言,去阐释许多美学观点,娓娓道来,让初次了解美学的人,也能有所思索和启发。这使人不禁要慨叹作者深入浅出的境界,然而“浅出”必先有“深入”,故这是非有对这门学问的高深造诣而不可得的。而事实上,朱光潜也的确是中国近现代美学的泰斗和奠基人。看这书名便可知,他是要来和我们“谈美”,而非“论美”,仅仅是要来“谈一谈”的。
该书也渗透了朱光潜先生对艺术与人生关系的深刻体悟。作者以一种对老友交谈的语气平淡道出,其瑰丽思想在清新质朴的文字中缓缓流淌,有如“风行水上,自然成纹”,而其在全书最末喊出的“慢慢走,欣赏啊!”则更具振聋发聩之用,无怪乎该书一直被视为“科学性,普及性的经典之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