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kindle丢了
我的kindle丢了。
平时我上班都带着它,中午午睡时间通常不睡,看一个多小时。今天下班之后,我扫了一辆共享单车,顺便把它丢在车筐。公司距离家其实只有几百米,平时都是走路回去。有时候觉得无聊,就骑单车,带着耳机,绕几圈,至少听完三首歌再骑回去,今天耳机里放的是梁汉文的《一小时冲印》、钟舒祺的《隔墙有耳》,还有梁博的《当我靠近你》。我上车的时候还在心里提醒自己:下车别忘了拿kindle。因为之前有过一次惨痛的经历:有一回在永辉超市卖了一大堆菜,放在车筐,开开心心地骑回去,准备和室友做一顿大餐。一到小区,我忘得一干二净,下车径直回到家,窝在沙发上打王者。等我想起菜忘了拿,已经过了几个小时,于是匆匆忙忙地下楼,车筐里空荡荡的,气得对着共享单车踢了一脚。转念一想,这不是共享单车的错,于是又把它扶正,只觉得自己太愚蠢。
今天跟那次一样,我下车就忘了。回到家,换了一身运动服,在小区跑了几圈。然后满头大汗地回到屋里。室友今天刚回来,在微信上跟我说等他下班一起做饭。我说行。八点多的时候,我打开电脑看综艺节目《青春有你2》,我并不是很喜欢看综艺,之所以看这个是因为工作原因。用1.5倍的速度拉着看,很敷衍的那种。这节目感觉让我想起高中所在的文科班,蔡徐坤、jony j、林宥嘉就是文科班唯一的几位男生,每天看着一群女生吵吵闹闹。
九点多室友才回来,一到家就在厨房做饭。我看完综艺,在电子秤称了一下自己的体重,比去年重了两斤。连忙对室友说你自己吃,我不吃了。接着去洗浴室,痛痛快快地洗了个澡。洗完澡已经是九点半,躺在床上刷了一下朋友圈,有个同事发朋友说特别喜欢陈奕迅的《H3M》这张专辑,我评论说:我也特别喜欢,尤其是喜欢《沙龙》《今天只做一件事》《还有什么送给你》,跟他来回交流了几句,好久没跟人聊这张专辑了,突然有认识的同时喜欢,觉得不错。
十点左右,我开始找kindle,这些年有一个习惯,就是睡前会看一会儿书。找了半天,没找到,猛地意识到下午骑车丢在车筐了。没来得及换衣服,包裹着睡衣就匆匆下楼,希望还能找到。等我冲下楼,才发现外面下雨了,我奔跑到小区门口。此时门口已经堆满了共享单车,青的、黄的、橘的都有。我骑的是美团的小黄车,这种车骑起来特别舒服,因此我每次都会挑美团小黄车。我清楚地记得车停的位置,于是把手机的手电筒功能打开,仔细搜寻。车筐里除了一些传单,什么都没有。我怔了一会儿,害怕是记忆出错,又到小区门口的另一边去找了一下,依旧没有。尽管下楼的时候我知道找到的希望渺茫,但我总是相信有这么一个奇迹,以前没觉得这个机器有多重要。直到丢了,才发现对它特别有感情。
我心有不甘,又打开美团APP,联系客服,在对话框发出一条关于丢失kindle的信息。客服自动回复说丢失东西可以在工作时间段联系电话XXXXXX。此时早就过了工作时间,我垂头丧气地回到家,怅然若失。
我半躺在床上发了一条丢失kindle的朋友圈,几分钟之后,有个同事小窗口给我发了一条信息:之前买了一个kindle一直没用,就送给你吧。 我不知道如何是好,还沉浸在丢失的懊恼当中。我跟她说,你太好了。
这个kindle是我刚毕业买的,当时没啥钱,朋友说日版便宜,就在淘宝掏了一个日版,然后一直在亚马逊买电子书。北漂,每次搬家一箱子实体书都困扰着我,有了Kindle,除了一些重要的书籍购买实体以外,其他尽量买电子书。我承认为了方便,我在亚马逊没有相应电子书的情况下,也在一些盗版网站下载了一些电子书。我每次候机、通勤、旅游都会带着它,成了一种习惯。好像它在身边比较有安全感。
2015年的时候,我把用了两年的kindle保护套送给了室友,重新买了一个很有质感的牛皮保护套,顿时觉得他焕发新生。也是在室友的影响下,迷恋上历史。在Kindle上看了许多历史方面的书籍,有通俗的也有学术的。网上有很多关于kindle的段子,我每次看完就笑一笑,这些年没用它该盖面说明我对它还是很尊重的。我甚至都不借给别人看,生怕打乱了每本电子书的阅读进度。
人真的是有感情的动物,失去一个朋友,我会伤心一下,然后又强迫自己冷漠,不要回头。走走停停,都是自己左右不了的事。我思考着上一次丢东西有这么难过是什么时候,已经记不清楚了。可能是初中的几本日记本,还有小学拍的一些照片,因为频繁搬家,这些东西都遗失了。当时并没有很伤心,只是后来想起来,觉得那些东西很珍贵。记忆需要一些承载物,不然就只是一个空壳。kindle里的电子书不会丢,只要我记得账号密码,等我有了新的设备,就能同步回来。但这些年的关于它的一些记忆已经不能同步回来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