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他所仇恨的人减掉,人类所剩几何?
散文品读 | 《恨赋》埃米尔·左拉
在这个标榜新潮的时代里,总有些恍如隔世之感,然而倾心阅读的人总不难被这篇《恨赋》中贯注的激情和充沛元气所打动,感受到一个作家的正义之声超越时空,惊破现实生活中的平庸苟且的梦。
1.恨赋节选

我的恨,是神圣的。这种恨,乃是坚强而有力的心灵的义愤,乃是面对愚蠢与庸俗时怒不可遏的人们富于战斗性的轻蔑。这种恨,意味着爱,意味着感受到自己灵魂的热情洋溢与宽容大度,意味着在愚昧而可耻的世俗的鄙视下依然达观地生活。
这种恨,给人以慰藉;这种恨,给人以公正;这种恨,给人以与日俱增的尊严。
每当我对当代庸俗不堪的偏见奋起反抗之后,我就感到自己更朝气蓬勃,更斗志昂扬。我居然将深恶痛绝与勇往直前变成我的一对伴侣;我已经乐于离群索居,在我的独居生涯中,我已经乐于憎恨一切损害正义与真理的行为。如果今天我还有某种价值的话,那就是我依然孤军作战,我依然嫉恶如仇。
看到此文的开头,我就懊悔自己没练好一支笔,我不知道 “恨” 这种私人感情在左拉笔下是如此坦荡,如此冷静。
(关注微信公众号:知度青春 站在青年的角度,带你看整个世界 ;感知最年轻的想法,表达最新的思想 。)
2.关于作者
埃米尔·左拉 : 左拉生活在法国历史上的第二帝国和第三共和国时期,正是一个资本繁荣,欲望膨胀,大街上弥漫着世纪末享乐而颓唐的酒味,市民们浑浑噩噩穿梭在狭隘的名利场上的时代。生活在这个时代里的左拉凭借自己艰辛写作,本来已经拥有了让人羡慕的地位名望,他本可以继续自己冷静机械的自然主义写作,旁观社会做超然的文学家,用他的笔像精密的手术刀那样不动声色地解剖人性。但是左拉却选择了另一条路,他为德雷福斯案件挺身而出,抨击当局,以致被推上法庭,败诉以后踏上法兰西光荣的先辈伏尔泰、雨果那样的流亡之路,最后不明不白死于煤气中毒。
在震惊时代的“德雷福斯”案件期间,左拉曾参与起草了一份《知识分子宣言》,表明了法国知识界的对社会正义的关怀,其后“intellectual”(知识分子)作为一个名词在世界范围内广泛传播开来,作为具有独立人格、深刻的人文关怀和强烈的社会使命感的现代知识分子的人格范式自此真正确立起来。
后来著名作家法朗士在左拉墓前的悼词中,称赞左拉在“德雷福斯”案件中的表现,是“人类良心的一个关头”。左拉绝不仅仅是一个文人,更是一个人文知识分子,浪漫者的热情和愤世嫉俗、自由思想者的个性意识和独立精神、科学主义者对真理的执著追求、理性主义者的怀疑精神这些气质综合融汇在左拉的精神世界中,他正是那种现代自觉的知识分子的代表。
3.文章经典
左拉用“我厌恶——”开头,以“我痛恨他们”作结的五段文字构成了文章简洁有力的布局。

1. 我厌恶那些饱食终日、无所用心的无能之辈;他们使我受尽折磨。他们害得我烦躁不安、心力交瘁。
2. 我厌恶那种囿于个人见解的人,他们成群结队互相挤来挤去地蜂拥而来,低着头盯着地面,唯恐看见一缕阳光。
3. 我厌恶那些病态的嘲笑狂,那些因不能效法他们父辈端庄的严肃而一味冷笑的卑劣的青年。比起灵活巧妙的沉默来,世上居然还有更空虚而无意义的哈哈大笑 。
4. 我厌恶那些神气活现、不可一世的笨伯,那些叫嚷我们的文学艺术已寿终正寝的无能之辈。那都是些最空虚的脑袋,最冷酷的心肠,葬身于旧日的冢中枯骨;这类角色,带着鄙夷而不屑一顾的目光,蔑视我们时代所有富有生命力而又震撼人心的作品,随即宣称这些作品全都思想狭隘,毫无价值。
5. 我厌恶那些钳制着我们的自大狂,那些不肯直面人生、不肯正视生活的老学究与讨厌鬼。
(关注微信公众号:知度青春 站在青年的角度,带你看整个世界 ;感知最年轻的想法,表达最新的思想 。)
左拉恨社会之不公平现象,恨世风日下小人的惺惺作态,恨思想禁锢坐井观天之人,通篇出现很多嘲讽,却未察觉出酸味,堂堂正正地用文字与现实做了一次抗争。
我们处在工业文明和现代化来势汹汹,急速推进的时代,是权力与金钱可耻“合谋”的时代,也是物质繁荣和自由经济的光明未来的时代。这个时代里有的不只是文明和进步,也存在着社会的虚伪和人性罪恶的释放。
正如左拉所痛恨的那些无能之辈、囿于个人见解的人、病态的嘲笑狂、叫嚷我们的文学艺术已寿终正寝的人、自大狂和那些不肯直面人生、不肯正视生活的人都在我们这个时代的某个角落里存在。
这次疫情让我们看到了奋不顾身、勇往直前的医护工作者和不惧困难的志愿者,也让我们看到了那些在黑暗中的人。贩卖假口罩、发国难财、拒不接受检查自大狂、在网络上肆意妄为的键盘侠。
其实左拉仇恨的是人的劣根性。当我们对当代庸俗不堪的偏见奋起反抗之后,会就感到自己更朝气蓬勃,更斗志昂扬,这才是青春!
(关注微信公众号:知度青春 站在青年的角度,带你看整个世界 ;感知最年轻的想法,表达最新的思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