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孤高》
7-Eleven创始人铃木敏文的自述人生
记得第一次去国外的时候,被满街的7-11便利店深深吸引。在记忆中,当时国内的超市还停留在要么是大的量贩式超市,即使买瓶水,都需要逛完3层楼左右的大超市。要么是街边的副食店,私人经营,没有装饰或者统一性而言。但第一次看到电视剧里面才有得7-11便利店时,走进去认真的逛了一下,发现不论是陈设,规模还是商品类等等方面,都让人觉得这就是我想要的一种感觉。既可以买到生活必备品,又可以解决饮食问题。尤其是牛奶,品种丰富,简直不要太好逛。接下来每去一个国家都要去找找当地的7-11便利店。
关注7-11后,开始关注它是从何而来,为什么会做到今天这样优秀的成绩。恰逢疫情期间,读完《孤高》这本书,认真了解了关于7-11在日本如何发展到今天的历史。关于书中的重点内容,也记录下来,仅以此来不断鼓励跟勉励自己。
重点一:耗尽半生坚持的原则
1.7-11在日本的发展中专设一个部门,专注研发自由品牌的商品。
2.世事在变化,一味因循守旧,只能被时代淘汰。无论做什么事,都应该预测5年后、10年后可能出现的变化,然后倒推得知当下必须采取什么行动。
3.“应对变化”是铃木敏文耗费半生向集团灌输的行动准则。具体指:从消费者角度思考问题,以顺应时代变化为目标,持续修正企业何产品的状态。
4.便利店要做到2点才可持续经营下去:首先,要不断推陈出新作为核心商品的视频。其次,必须增加便利店的附加值,承担社会性功能。(比如7-11的银行)
重点二:全渠道零售战略
1.全渠道零售战略:指消费者可以上网订购集团的商品,再去附近的7-11便利店提货,以此带动连锁便利店销售额增长的同时,增进其与综合超市、百货商店等集团旗下零售业态之间的协同效应。
2.所谓全渠道零售,是指研发新商品,同时在线下实体店与线上互联网平台销售。
3.全渠道零售战略不等同于亚马逊,应避免销售同质化的商品,注重开发商品的稀缺价值。这一点亚马逊无法复制。
4日本的7-11从美国引进,但不同于美国。因为铃木敏文独创了“单品管理”“共同配送”。
5.单品管理:把控每种商品的销售动向,不仅淘汰了货架上滞销品,还优化了畅销品品类,从而达到削减库存的效果。
重点三:绝对不能盲目模仿
1.不拘泥于零售行业约定俗成的传统与经验,不断研发出吸引消费者的商品和服务。
2.“连锁店理论”的本质是开设大量标准化的连锁店,通过规模效应降低进货成本,取得价格竞争优势。
3.业绩不佳缘于不愿改变。
4.消费不属于经济学而是属于心理学的范畴。
5.迅速响应消费者需求是7-11持续增长的核心原因。
6.牢牢把控商品动向,避免低效率。设置商品主管岗位,专门负责收集各个门店、区域的特殊消费偏好,起到各店铺与总部之间的桥梁作用。
7.“削减库存提升利润”消费者没有多样化需求。
8.“品质决定一切”,携手制造商致力于商品开发板块。
9.“后进先出“是7-11店铺库存管理的原则。即新进的商品要陈列在货架的最前沿,之前进的放在后面。从消费者角度看,店内一直在销售最新鲜的商品,满足了消费者在选购商品时的偏好。
重点四:企业是顾客的所有物
1.企业首先是顾客的所有物。其次,企业是店铺职员的所有物。第三是合作对象。第四才是股东与企业所有者。
2.经营者应该经常视察作为企业利润源泉的销售一线。对一个零售企业的经营者而言,更应关心能直接接触顾客的卖场,以及为店铺开发、供应商品的核心部门。
3.第四代信息系统,主要目的是削减滞销品,迅速订购热销品,从而提升毛利率。
4.现在早已不是低价就有销量的时代了。改革就要跳出舒适区,改变自己,不断进取。站在消费者的角度思考问题,为满足消费者层出不穷的需求,必须主动改变。除非是让消费者感到物超所值,否则单纯降价促销已经无法打动他们。
5.在互联网时代,个性化定制的思维模式非常重要。过去综合超市都是以低价为卖点吸引消费者,现在我们需开始尝试个性化定制的销售方案。
6.价值重于价格。
7.要尽可能的研发竞争对手无法生产出来的原创及限量商品。
每读一本书做一篇读书笔记,是此次疫情期间开始的一个想法。从第一阶段的只是买书,到读书,再到2015年开始的听书,以及到现在的想开始的读书笔记。这是我的读书历程及心理变化。以前的自己觉得开过一本书,或者听一本书,知道了这些新鲜的知识或者智者的思维,便是一种自我精进的过程。后来发现,精进虽然有,但大多停留在脑海里,无法做到融会贯通的运用。我想从读书笔记开始,希望能真的开始为自己或者更多人留下点什么,让自己的精进过程更快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