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零年三月随想--关于日记
写日记这件事,贯彻实施最好的还是小学寒暑假那时候,毕竟20篇日记是作业的硬性指标。那时日记的内容无非是今天和谁一起玩了,吃了什么美味,看了什么新闻,再感谢爸妈对自己的关爱和付出,年年日日都是一样的,以至于很多有趣的事情没有记住,跟随记忆慢慢消失了。小时候就是一个模糊的影子,幸好它大体是开心的。
到了中学,本人逐渐开始有了其他“更深”的想法,包括但不限于谁和谁因为什么闹了矛盾,成绩怎么样能提高,为什么老长痘痘,好想再瘦一些……现在回头看看,少年的烦恼,隐隐透着一些幸福。是了,最多就是长了几颗痘痘,排名下降一点,体重上升一点,这都算什么呢?偶尔翻开看看这段时间的日记,还挺有意思的,笑笑自己原来那么肤浅,无关梦想,无关将来,只知道看眼下的正在进行时,不知道焦虑,只知道着急上火。其实这也是一种了不起的能力吧。
大学初期,迷上了在QQ空间写点矫情的文字,不想让别人都看懂,也不想让别人一点都看不懂,以至于连现在的自己都记不得当时的心情。再往后,QQ也不用了,在人人上转发一些搞笑段子和视频,最多是整理一些自以为好看的照片po上去等人点赞,那些段子大多不会再看第二次,人人网一度也被关闭,很可惜没有好好地写日记,感觉对不起那段黄金的青春时光。
日记是个人情感的记录,包括一些日常琐事,它到底是一个记录者,翻看时又是一个表达者,如果词不达意,或者断章取义,都可能会引起很严重的后果(此处不能说不是受何书桓和依萍的影响)。再例如,某晚想起了不该想起的人,应不应该写进日记中?写下一些不愿意别人知道的事,是否要担心日记被亲密的人不小心翻看?再或者,记日记时,当下的心情,哪怕是自己,再过十年二十年,是否还能体会一二?这都是我对日记的思考,慎之又慎。
如果说用笔和本子记日记,既有仪式感,保密性也很强,是非常不错的选择,我还会想:终究等我故去,日记会被后代翻看,如果我做了个狂野的人,天马行空记了一些语出惊人的话,会不会被后代诟病甚至晚节不保,以至于我都还没下笔就战战兢兢。我真的想很多。
在网上匿名po出,看似另一种解决办法,有一种灯下黑的侥幸感,可还是不敢随意吐露所有各方面真实又大胆的想法。搞不清楚我这是小时候受了哪方面的影响,一点都不自由。
无论怎样,我打算写起来了,就在这。
—— 2020.03.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