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生傳
才子詞人,自是白衣卿相。
《沈俊鵬傳》
威海沈家,有書生名俊鵬,字子夢,其齡不詳。子夢厚道,能服於人。然其不拘形表,大腹便便,衣著肆意,至今孑然。
初,子夢從軍,繼以師範為學。心系黔首,猶憐學子。歲在甲午,子夢出齊魯,入京,事醫。是年秋,子夢初見季琰,二人皆好文史,一見如故。翌年夏,京都暴雨如注,勢如天河決堤。王中磊歸途雨阻,子夢留之宿。數月,子夢,元燈,季琰聚於京東百子灣,談之甚歡。
乙未季夏,友季琰辭京,子夢作別。是年,京城晚雪。戊戌仲春,子夢歸鄉,念季琰,邀適威海謀事,季琰辭之。
或言,子夢仁德,可拜三省。然世間之際遇,受於天人。功名可逐,不得當釋。惟願子夢,齊家安業,餘生欣然。
《陳寧傳》
陳寧者,平城人也。好音律,善畫技,文采不遜,然其嫉惡如仇,多以惡止惡之舉,故嘗以武夫自居。
初,陳寧居太原,於報社謀事。數年,辭晉適燕,居京都,事設計。歲及戊戌,陳寧攜妻創業。其業暇好辯,常言理愈辯愈明。
是年孟夏,高川截文於網路,與陳寧、季琰諸友同閱,文曰:鄉野學子雖至大學,何以不及城鎮學子。陳寧訓斥,曰:有何證?川言,汝是杠精。陳寧複曰:此乃世象,當誠實待之,汝文人也,切莫妄言。川久寂無言。陳寧又曰:何況乎,汝患癲疾,自當格物致知,修習佛道。川無以對,退而避之。間者,陳寧視婦人行文不實,嘩眾取寵。憤而直言,詞若利刃。婦人語塞,將其驅退。
《論語》雲:直而無禮則絞。陳寧雖正道直言,然不免出語傷人。而世間非盡善輩,難免暗箭明槍,望斂烈性而避口舌。
《高川傳》 高川者,荊楚才俊也。辛酉上元,生於十堰,故自名元燈。川少聰穎,能詩文。後又名高八鬥,概出於虛心,取少才之意也。又因其上有兄長二人,故稱高家三少。年逾弱冠,川行文於網路,言辭犀利,或有卓見。
川言,其學於師範,逐而支教貴州。二歲,請辭,適粵。數月,川北上燕京,以廣告為業。歲近而立,川娶津門何氏,生得一女。癸巳元月,川與舊友季琰聚於大郊亭,暢敘流年。
同年,川著《芳鄰》《兄弟》,然出版受限,略有憾焉。歲及乙未,川入天月茶莊,司職文案。行文雖合古韻卻無奇,或謂之若江郎也。川附風雅,或與友聚於茶盞間,論是非,道家常。
歲及戊戌,川發疏寡。或曰其亂婬虧腎。是年,川三十又六,友或厭之,或遠之。
《馮先生傳》
先生潤州馮氏人也,自號清如許,其名不詳。好周易奇門,頗有見解,友季琰謂之問管道人。
先生嘗曰:周易,規律也;奇門,術也,乃取規律用之。周易言陰陽升降,奇門則雲其所致。一是尋常變幻,一訴之反常。規律為道,奇門乃器。排布則變,推行則通,用之是謂運籌。周易重理,奇門重理之用,所謂法術也。去留省萬物,往返連乾坤。水逝隨勢,人逝隨水,謂法也,刻也,武也,載也。明路,謂之術。周易奇門,上下覆載,猶如負陰抱陽,曉之則處世不驚。夫寰宇有陰有陽,明暗共存,光明亦有暗影。通其法,觀象行事則持重冷靜,智慧乃出。
先生所言,合乎《道經》所雲:常無欲,以觀其妙;常有欲,以觀其徼。世間萬物,本源同出,聚裂而成紛繁。類而析其共性,則明其法。取法而用之,則無往不利。
所謂師者,傳道授業解惑也。先生門徒濟濟,願齊師者眾,出則匡世經緯,入則善身養性。
《段義凱傳》
段義凱者,濱州人也。好讀書,儒釋道均有涉獵而不求甚解。業暇常與友行象戲,然技藝弗精。年及弱冠,義凱初學圍棋,自此愛不釋手,常通宵而達旦,廢寢而忘食。
初,義凱教書,後入仕。其嘗自省:行事虎頭蛇尾,每每淺嘗輒止。不修邊幅,既饞又懶。終日昏昏,不務正業。性嗜酒,然不勝酒力,常醉於酒。義凱善賦詩,其嘗作《自鑒》,詩曰:性愛花共酒 ,情癡純與真 。拋卻瑣屑事 ,作得逍遙人 。
歲至戊戌,義凱辭群友複歸。平城陳寧怒斥:汝氣節何在!實乃娼婦作為也。義凱拂袖而去,置若罔聞。陳寧笑言:恬不知恥也。
《荀子》有雲:歲不寒無以知松柏,事不難無以知君子。義凱遇刁難,而不與其爭矣,實為君子秉持。願其一以貫之,弗忘芝蘭之性。
《吳泓遠傳》
閩郡書生吳泓遠,字季琰,漳州人。先世姑蘇人,故以江南人居之。季琰少能詩,鄰里皆言聰慧。時維五歲,季琰修習書法,然其無恒心,鮮有長進。
弱冠之年,季琰修一米又八,劍眉星目,器宇軒昂,鄉人美其將才。是時,求學於鯉城,常習詩文。業畢,季琰居鷺島,職於廣告。季琰文辭不遜,業精,然年少氣盛,寡毅。因須臾之憤,請辭。 四歲,季琰北上京城,居百子灣。事醫與茶。翌年,南下杭州,居西溪畔,以酒為業。業隙,常與友把盞言歡,或親近林泉,心舒意曠。數月,歸京。
歲餘,念父母年老,不忍遠遊,逐而至鵬城,以便返家盡孝。然季琰心馳無際,不羈絆於繁瑣。戀江南,欲擇城而居,滬杭悅目,季琰皆愛。雖曉孟子之熊掌與魚,須舍其一而不可得兼。然季琰愛博也,致其身心受縛,踟躕難定。
朝陽東起,曦滿雲霞。浮雲卷散,各有其道。世人觀之,以時空為限,以其心志為限,故得其美有殊同。季琰諳其道,似心意已決,笑意輕揚。是年,季琰而立,目有盼兮。
《陳嘯威傳》
陳家公子嘯威者,滁州人也。修近八尺,體貌甚偉,面如冠玉,唇若施脂,眼似丹鳳,眉肖臥蠶,儀錶堂堂,英姿凜凜。嘯威博覽群書,尤好文史,常與陳寧、季琰諸友談史論政,時有卓見。
歲在甲申,嘯威適燕京求學,後留京以策劃為業。時至辛卯,辭京歸鄉,於電視臺謀事,後入農桑衙署職事。戊戌仲冬,嘯威娶妻朱氏。翌年暮春,喜誕麟兒,賜名子上。
嘯威嘗語:仲尼師承老聃,弗繼道家之學,不揚無為,反崇入世,誠可謂摒棄自然道法。友致遠曰:餘去歲遊歷孔廟,暗想仲尼入仕之心不可謂不強矣,如斯之輩焉能成大學問乎?繼而,友陳寧、季琰與論。
王勃有詩雲:海內存知己,天涯若比鄰。嘯威雖辭京歸滁,然有友如致遠、季琰、陳寧者,縱山川阻隔,若比鄰而居。斯世立身,可謂一樂也。願喜樂安然,長而與之。
《劉欽傳》
吳川劉訟師有子名欽,其體胖肚圓,憨態可掬,以熊貓自稱。好讀書,尤愛詩詞散文。善屬文,偶有華章佳句。為人厚道,行事沉穩,友季琰常咨以瑣事,欽不厭其煩,諄諄解惑。
初,欽於莞城求學。歲及己醜,業畢,逐而適羊城,謀職於船塢。至壬辰,於南沙謀事。翌年季夏,始以電商為業。戊戌蘭秋,置宅於白雲。己亥臘月,欽與羊城張氏結為連理。
庚子孟春,欽深夜感慨:錢財為要,吾自當發奮殖利。眾友附言此乃正道也。欽曰:汝等盡知耶!某誠然鮮覺寡悟也。季琰聞之,噗呲一笑,暗想:劉欽果真無邪!
《禮記》有雲:貴純之道也。劉欽純善,其德可彰。於今紛繁之世,其心善美如斯,難得也。願欽此身涉世,眾生溫柔待之。
《袁義傳》
荊楚袁義者,洪湖俊傑也。攝提貞於戊辰,其以降。好結友,善攝影,長於舉炊。其人恭良,季琰賞其秉持,故而友之。
歲及弱冠,袁義俊朗不凡。是年,適江城求學。二歲,初為帳房,而後施教。至壬辰,於福州謀職,事文案。翌年季春,之燕京事醫。業暇,常攝影以記平素,嘗道:技藝弗精,鮮有成就。
丙申暮秋,袁義、沈子夢、楊松、季琰會於京東百子灣,觥觴交錯,把酒言歡。庚子仲春,瘟疫未退,袁義閉門而行攝,每有奇思,便專志而忘食。時有佳作,常與季琰賞之。
《靜心訣》有語:靜心則專,靜思則通。其言茲若袁義行攝也。惟願袁義弗忘初心,乃一乃專,功成名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