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复盘》笔记
作者:陈中 出版社:机械工业出版社 编号:2020013
目的:实践读书新方法,勾勒思维导图;寻找和建立公司沟通机制,并成为习惯。
摘抄:摘 感想:思
摘P14:对于复盘来说,回顾、反思、探究、提升,一个都不能少。
回顾就是回顾过程,反思就是反思原因,探究就是探究规律,提升就是提升能力。回顾、反思、探究是复盘动作;提升,是复盘结果。
摘P21-22:所谓复盘,更多的是一种思维上对事件的重现,可以是真实情景的重来,也可以是一种纸上风暴。通过事后在头脑中和纸面上重现事件的整个过程,重新审视、思考事件中的行为和思维,从而发现问题,吸取经验,找到根源,总结规律,最终实现能力的提升。
摘P35:生意的本质是什么。生意就是人性,一定要尊重用户的利益,尊重用户的体验。
思:每个生意人都知道客户第一,即以客户为中心,以服务好客户为最终目的,但是知道也就是有一定认识,但在内心和行动上能否做到,这才是本质,如果在实际工作中,我们的做法没有让客户感受到受尊重,利益得到保护,那生意长久性也会削弱。创业这几年,想想自己在这方面做的有多不好,如果做得好,手里应该有大把的回头客。在做万科橙小区时,自认为做的还不错,但侧面反馈客户口碑确实极差,这就是没把事情做好。查理芒格的建议:“带来新客户的最佳办法就是把案头工作做好”+“别只看到钱”,要“选择那些你愿意与他交朋友的客户”。连周鸿祎这种商业大佬都犯过这种错误,更何况其他人呢。既然做企业,就要永远盯着这个最核心的东西。
我又想到,投资最核心的就是股息率,这是投资最本质的出发点,忽略掉短期波动,看这个企业 到底好不好。
摘P38:究竟有多少是处在的不可控因素,有多少是主动的可以控制的因素,哪些是运气使然,哪些是实力的原因,从而让我们更主动地认识自己和环境,既不骄傲自大,也不妄自菲薄,更不找借口。
摘P60:真诚的复盘,一定是“无我”的,放空自己,然后找到问题的真正根源,发现改进的措施,从而提升自己。
摘P77:在复盘的时候,必须强调对事不对人,讲眼光放在所做的事情上而不是做事的人身上,因为这个时候是解决事情的问题,而不是解决人员素质的问题。如果人员不合适,可以在日后通过考核进行淘汰,再甄选合适的人才。
5个复盘误区:自己欺骗自己,不能无情剖析 自己;流于形式 ,走过场;追究责任,变成批斗会;强调客观,推卸责任;太急于得出结论。
5个复盘原则:求真(重在实事求是)、求实(重在内容和找原因)、求学(重在改进和提高)、求内(重在反思和自我剖析)、求道(重在找到本质和规律)。
摘P85:引导人的主要职能是保证复盘流程顺利进行,是程序的权威,而不是观点的权威。因此,引导人一般不能对结论或者观点进行好坏的评判。
复盘的8个步骤
第一步:回顾目标
当一个目标被叙述的时候,要多问几个问题:这是自己当时要的吗?这是客户要的吗?这是最终的目标吗?会不会是用手段替代了目标?
第二步:结果对比

结果对比的目的不是为了发现差距,而是为了发现问题,重点不是关注差距有多大,而是要在出现差距的地方。试着去提出疑问: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差距?
第三步:叙述过程:背景共享,有一个共同思考的基础。
叙述过程中,保证信息的客观、真实、细节、全面和完整。
所谓直接叙述,就是从事件开始发生的时间说起,按照发展的自然流程,一部分一部分、一个阶段一个阶段地进行叙述。包括信息场、思维场、情绪场,三个方向。
为了实现这一目标,我们推荐“照本宣科”的方法。
情景再现法和关键点法则
第四步:自我剖析
自我剖析,就是自己对做过的事情进行反思和分析,看看有哪些问题,有哪些成绩,并试着去找出原因,发现规律。
自我剖析的时候,要客观,要能够对自己不留情面。
根据“结果比对”部分的结果,进行进一步思考,以期明确在结果中,有多少是自己努力带来的,有多少是外在环境造成的。区分是自己努力还是外在环境的影响,可以通过可控性概念来进行。

第五步:众人设问
复盘内容通过三个问题来清晰:
1.现在情况如何?
这个问题要求的是纯事实呈现,只提供信息,不夹杂任何观点。
通过问“现在的情况如何”,了解当前的信息情况,与初始的目标比对,把握自身所处位置。
2.当初是怎么决定的?
细分三个方向:事情是如何确定的;事情是根据什么确定的;执行得如何;
3。让我们再审视下思考的前提。


引导人、叙述人、设问人。
第六步:总结规律
总结规律,主要是探究思维层面和假设层面的本质。
1.复盘结论的落脚点是否在偶发性的因素上。
2.复盘结论是指向人还是指向事
3.复盘结论的得出,是否有过3次以上的连续的WHY或者WHY not的追问;
4.是否是经过交叉验证得出的结论。
第七步:案例佐证
验证规律的可信度。
用因果关系来验证规律,是从规律自身的逻辑出发;案例佐证,则是从规律的适用性出发。
第八步:复盘归档
读后感
疫情期间,我一直在花费时间和精力梳理公司,包括企业文化、工作流程、面试流程、沟通机制、日常制度流程等等,看了15本书左右,复盘这本书是商业类书籍,主要讲述如何进行复盘及步骤,从内容逻辑来讲,无疑是清晰明确的,读完此书,做了部分摘抄和记录,同时做了本书的思维导图(第一次做思维导图,准备纸张大小和笔颜色不充分,未全部完成)。践行了新的读书方法,提高读书效率。
讲到书中内容,复盘的主要内容就是回顾事件、深挖本质,探究最终的一般规律,具体如何深挖才是复盘的关键所在。个人复盘,独立思考,打破砂锅问到底,利用丰田5why法,层层递进是可以慢慢找到事情本质所在,找到问题根源。我们走事情有时候会浮于表面,对于复盘依然会如此。对于个人复盘,还是践行起来比较容易,直面自己的灵魂,无情的复盘,效果应该不会差。对于团队复盘,需要引导人把控流程,设问人提出深刻的问题,问题如何接近本质,这才是能否达到解决问题的重点,如果问题只是浮于表面,同时分析不出来最终原因,那就是浪费时间。想想书中一个销售会的总结案例,这就是活生生的例子,但在职场中又绝对可见,开会时消耗了时间,但是没有解决问题,没有挖掘到本质问题,那公司的效益自然就不会好。
联想目前公司现状,每次开会也是非常肤浅,每个月业绩做完,只是看了结果,也并没有分析为什么是这种结果,没有达成的原因是什么,个人没有达成的原因又是什么,这些主要原因哪个是最困惑的,下一步该如何提高,怎么学习,这样开会才能产生最根本的变化和进步。开会的时候,变成了一言堂。每个月的目标由大家去制定,而不是指派,目标定了,但员工内心未必把这个目标作为真正的目标,这样团队目标和个人是脱离开的,大家并不是齐心协力。一个目标制定了,我们需要反推,需要多少个量尺,多少个进店,进而保证业绩的完成,从数量上去反推目标的可实现性。复盘的时候,我们对于目标回顾,对比结果,找出存在的差距,对事不对人,认真分析差距的存在,以此来完成提升。
想想看,这本书还需要梳理,把复盘作为一个基本的沟通机制,团队的进步在于深度沟通,如何做到深度是一个难点,不好掌控。后期实践中,要做好心理准备,或者前几次都会复盘失败,但要及时总结原因,一个完美沟通机制的建立,不会那么容易,这本书是好书,常备工具书,值得经常读一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