岛屿依旧
晚饭过后去滨江散步。出门时候下起小雨,气温还算舒服,想来已是春分时节了,空气中也没了冬天的清冷。从住处到滨江并不近,骑车大概半个小时。上周才摸索到这条路线,想着还没瞧过沿路的夜景,于是乘兴而去。
春雨稀疏,还没到必须撑伞的程度,穿梭在街灯里,久违的烟火气终于在这座城市慢慢铺陈开了。餐厅和店铺亮堂了起来,人群中的喧嚣一点一点开始恢复。虽然街道旁的抗疫横幅还在,出行的口罩还没有摘除,但我想,生活的轨迹就快恢复原状了吧,一切也会慢慢好起来。
路上遇到一对夫妻,挽着手悠闲散步。路旁开了一簇红色的花,丈夫转向角落的花丛,在那里摆弄了一会,妻子不一会也凑了过去,有轻声细语传来,他们停留片刻又继续挽起手往前走。平凡又美好的画面随着街灯的剪影延长而去。
到滨江的时候雨大了起来,撑着伞在江边走着,行人稀疏,江水流动的声音越发清晰。几艘黑漆漆的货轮匍匐在江上,缓缓前行着。左手边就是上海中心了,那么高大伟岸,想起去年在几百米的楼顶俯瞰的情景,那种渺小感与此刻的感受截然不同。外滩在对岸的灯火中闪烁,不知是否如平日一般热闹。来上海快三年了,对我来说这座城市最熟悉的符号不是东方明珠亦非外滩,而是南浦大桥,尤其是夜晚的南浦大桥。前两年还住在那附近,偶尔夜跑或散步,也在某些特定的情绪瞬间去那里发泄。这座桥让我觉得安全,也给我带来了内心的平静。就像早些年在北京的天桥发呆那样,这些地方或多或少承载了我情绪的出口,于我而言是secret base一样的存在。而对这座城市也在这样的日常相处中慢慢有了好感,也许对于城里的人而言,那份熟悉感更为重要。
回家的路上雨越下越大,雨滴落在伞面上的声音变得急促起来,似乎催人归家。耳朵里响着张悬的声音,“而云烟已过,而岛屿依旧”,听得我出神,在路口差点撞上行人,匆忙急刹车,后轮也被撩起,惊魂未定。那位路人倒是淡定,其实他距离我还有两三米,怪我过分紧张。
昨晚和杨姐姐视频,听她吐槽工作和生活上的不顺。说起单位女性职员工资普遍偏低,招聘的时候领导也会刻意提醒不要招女生,当明显的性别歧视发生在眼前时,才发现自己能做的很有限。我问这些情况在公司是否在可探讨范围之内,她回答无奈。她们公司属于体制内单位,内部沿袭下来的一套模子难以撼动,这样一来只会恶性循环,如果只为自己,大可以跳出体制。而体制虽有缺点,但也有它的诱惑之处,个人取舍只有尊重。想起去年元旦前后小组聚餐,男同事们聊起公司女性同事,话题只围绕颜值,虽无恶意,但这种氛围还是让我稍有不适。我没有过多参与,偶尔打岔,大家也都只笑笑,继续中断的话题。我坐在他们中间,在欢声笑语中不禁想,也许自己也会变成或者已经变成另一些人茶余饭后的无聊谈资,被评头论足的同时夹杂着类似的谈笑,真是讽刺。
疫情期间也发生过不少性别不平等事件,这些事情看似过去了,却很容易卷土重来。就像这句歌词唱的,“而云烟已过,而岛屿依旧”,岛屿中可能是鸟语花香,岛屿中可能依然暗流涌动。我所处的这一套话语环境依然会时不时暴露出冰山下的样貌,也警醒我,这些议题,依然道阻且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