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读书目推荐《窗边的小豆豆》
首先,让我隆重的介绍本书的作者,著名的日本作家黑柳彻子。

作者 黑柳彻子
日本著名作家 畅销书作家
联合国儿童基金会亲善大使
接下来,就是本文的主人公小豆豆

主人公 小豆豆
一个因淘气顽皮
一年级就被退学的小女孩
然而
!
!!
!!!
小豆豆就是长大之后的黑柳彻子

惊不惊喜?
意不意外?
接下来,我们一起来看看顽皮小孩怎么逆袭华丽人生!
Part One
老师解释道:“起初,正上课的时候,她总要把课桌盖开开关关地弄上上百遍。因此我就对她说:‘没有事就不要老这样开来关去的。’于是,府上的小姐就把笔记本、铅笔盒、教科书统统塞进桌斗里,然后再一样一样地取出来。
……
妈妈想起来了,小豆豆上学头一天,放学回来后曾特别兴奋地向妈妈这样报告过:“妈 妈,学校真棒!家里桌子的抽斗是这样拉出来的,可学校的桌子上面有盖。和垃圾箱的 盖子差不多,只不过更滑稽,什么东西都能收进去,可好玩哩!

这是小豆豆最初的学校,老师因为受不了小豆豆总是开关桌子,于是遵循基本套路,叫来了家长。
其实,这在儿童中是非常正常的现象。她是在探究事物之间的因果关系。心理学的第一类研究就是要揭示心理现象的因果联系。在进行因果研究时,要创造某种实验的情景,小豆豆她会不停的开关去探索这个她第一次见的桌子,然后引起某种心理现象,比如“噢~原来这个和家里那种抽拉式的桌子是不一样的。”
可是学校老师不理解呀,你这不打扰我正常上课嘛!必须叫家长!于是叫了几次之后,小豆豆就成功的在一年级被退学了……
Part Two
小豆豆非常高兴地说:“太好了!那就求求您吧,我想上这个学校!”
校长让小豆豆坐到椅子上,然后转过身对妈妈说:“好,现在我来和小豆豆谈谈,您可以请回了。”
……
小豆豆这时尽管还不会看表,但她似乎也感到讲了不少时间。如果看看表的话,她一定会感到吃惊的。而且也肯定会感激校长。这是因为,小豆豆和妈妈是八点整到达学校的,等到在校长室里让小豆豆把话全部讲完并决定收她入学时,校长看了看怀表说:“啊,到吃饭的时间啦!”这就是说,校长听小豆豆讲了四个小时。
这是小豆豆去面试新的学校巴学园,在与校长小林宗作先生初见时的场景,他耐心听了小豆豆四个小时的分享。
“若是能和这个人永远在一起就好了”,这是小豆豆和小林校长见面时的感受。而在以后的日子里,小豆豆发现,每当发生问题时,校长先生都会认真地听每一个孩子的解释,即使孩子是在找借口,他也会耐心地听下去。

我们必须要提到一个关于尊重儿童的心理学依据。
美国人本主义心理学家马斯洛将人的需求由低到高分为五种,分别是:生理需求、安全需求、归属感和爱的需求、尊重需求和自我实现需求。
尊重需求又分为内部尊重(或称为自尊)和外部尊重。
内部尊重是指一个人希望自己在不同情境中有实力、能胜任、充满信心、能独立自主。
外部尊重是指一个人希望自己有地位、有威信,受到别人的尊重、信赖和高度评价。
幼儿作为人,尊重需求当然不能例外。
在教育理念上校长将小豆豆看成一个平等的人,一个独立的个体与之交流,而不是我是一个成年人。对于今后的孩子们来说,现在就培养他们具有在别人面前把自己的想法清楚而自由地、毫不害羞到表达出来的能力,小林校长走在了教育发展的前沿。
Part Three
话又说回来了,运动会开始以后,令人吃惊的事发生了。那就是无论在哪个比赛项目(一般都是全校学生同时参加的项目)里,在全校个子最矮、四肢最短的高桥同学都取得了最好的成绩。……结果还是高桥同学夺得了全部项目的冠军。小豆豆也全力以赴地参加了比赛,却一项也没有超过高桥同学。在平地跑的那一段还能领先,但接下来要越过各种障碍,到最后总是输给高桥同学。高桥显出非 常得意的样子,微微地抽动着鼻子,浑身都洋溢着欢乐和喜悦的情绪,同时就这样领回了冠军的奖品。因为他每项都是冠军,所以领回来好多好多。同学们都以羡慕 的目光看着那些奖品。大家都在心里暗暗下定决心:“明年一定要战胜高桥同学!”
结果,那以后每年运动会的明星却仍然都是高桥同学,……
这是小豆豆进巴学园参加的第一场运动会,在小豆豆长大后,她终于发现了高桥同学为什么每年都可以得冠军。
因为在巴学园中的每个孩子都是平等的,像高桥这样身体有缺陷的孩子从来没有被抛弃或者特殊对待,他们可以和正常孩子一样参加集体活动。正如小林校长说的话“你们大家都是一样的,无论做什么事情,大家都是一样的”。
现实中很多所谓的问题孩子往往是在一次又一次的边缘化、歧视中滑向深渊,这无疑是教育者的责任。每一个孩子都应该平等地得到关注,而不是戴着有色眼镜去给他们分门别类。
Part Four
“掏到最后,堆出了一座不算低的小山,粪池子几乎见底了,然而那钱包却始终没有出现。说不定是粘在边上或贴到坑底了吧!即使没有,小豆豆也觉得心满意足了。因为自己已经掏了那么多了。实际上在心满意足之中还包含了这样一种心情:“校长看到自己的行为不但没生气,反而对自己充满了信任,完全是把自己当作一个有正常人格的人来对待的。”平时,一般的成年人若是看到小豆豆在掏粪,肯定都会说:“你在干什么呀?”“太危险了,快住手吧!”或者反过来也有人会说:“给你帮帮忙吧?”然而,校长却只说了一句:“干完了要把这些东西送回原处去哟!”妈妈听了小豆豆讲的这些情况,不禁在心里想道:“校长真是位了不起的人!

小豆豆遵照校长的要求,把小山铲平,把粪便全部送回了原处。把地面弄平,把水泥盖照原样盖好,勺子也送回了原来的库房。小豆豆有个很奇怪的习惯,每次上完厕所都要往下看一看。
但是自从发生掏钱包这件事以后,小豆豆“上厕所时绝不再往下看了”。而且从内心里认为校长是“最可信任的人”,也“比以前更加喜欢校长”了。
从这些例子我们可以看出来一个很重要的教育理念——以儿童为本位。从法国哲学家卢梭到瑞士教育家裴斯泰洛奇到德国教育学家福禄培尔,他们都认为“教育要顺应儿童天性的发展“。儿童教育要做到以儿童为本位,首先要理解儿童的天性,按照其身心发展的规律帮助其成长。
Part Five
在第一节课开始的时候,由女老师把当天课程表上全部课程的问题都满满地写在黑板上,然后对学生们说:“好,就从你自己喜欢的那个题开始作吧!”
所以,不管是语文也好,算术也好,学生们都是按自己的爱好想做什么就做什么。喜欢作文的孩子在写作文。坐在后面的孩子爱好物理,就点燃酒一精一灯,把烧瓶烧得咕嘟咕嘟地往上直冒泡儿,或者又把什么东西引爆了。这种情形在每个教室里都能看到。这种上课的方式,对于老师来说,是了解学生的最好方法,因为随着年级的升高,老师就能清楚地掌握每个孩子的兴趣、特点、思考问题的方法以及他们的个性。
再者,对于学生们来说,他们也可以从自己喜爱的学科做起,这就能引起他们的兴趣,即使那些不喜欢的学科,只要在放学以前做出来就成,所以他们总是能够想办法完成的。
蒙台梭利说:“老师有必要引导孩子但不要让孩子感觉到老师是无所不在的。
孩子对感兴趣的事情学会自我探索,锻炼孩子主动学习的能力,也让他们成为一个鲜活的有自己个性的人。巴学园完全因材施教,这些课程从方方面面塑造着孩子的个性和创造性,但又是如春风化雨般了无痕迹。孩子们按照自己的想法去探寻事物的奥秘,不懂的地方就去请教老师或者同学间互相帮助,并努力克服遇到的麻烦,而且孩子们学习的过程会因此变得自由、快乐,效率也就会更高,从而出现创造性的结果。
Part Six
“大家把海里的东西和山里的东西都带来了吗?”
“带来了!”大家纷纷把自己的饭盒打开。
“让我瞧瞧。”校长走进用桌子围起的圆圈当中,一个挨一个地看了一遍。
同学们又是笑,又是喊,真是热闹极了。
“海里的东西,山里的东西,究竟是些什么呀?”
小豆豆感到奇怪。她想,这个学校简直太新鲜了,真有意思。不知道这里吃午饭时竟是这么快活!小豆豆一想到从明天开始自己也要坐在那些桌子边让校长看饭盒里面的“海里的东西和山里的东西”,简直高兴极了,乐得差一点喊出声来。、
校长要求饭盒里必须要有山里的东西和海里的东西。“山”指什么呢?打个比方说吧,就是指蔬菜啦,肉啦什么的。“海”呢?就是指鱼啦,以及用鱼、贝类、紫菜等海鲜制作的菜肴等等。这就是说,要求中午带的饭盒的菜里,必须有这两大类食品。

虽说要有海里的和山里的东西,但“不要勉强”,“不要太高级了”,因此,山里的东西带上牛蒡丝做的菜和烧鸡蛋,海里的东西带上调味的“鱼肉松”就可以了。再举个最简单的例子,这两类东西只要分别是咸梅干和紫菜就成了。
在成年人里,能把必要的事情表达得如此简单扼要的,除了校长先生之外,是不会有第二个人的。他也在不经意间完善小朋友膳食搭配,教会小朋友认识各种食物,去发现和了解这些食物的来源。而且大家带的食物差不多,相互之间也不会有攀比。
Part Seven
后来小豆豆才明白,老师在早晨第一节课时,就把当天所有课程的一习一 题都写在黑板上了,等到大家鼓足劲在上午把一习一 题全部做完,到下午一般就都是出去散步了。在这一点上,无论一年级的学生还是六年级的学生全都一样。
一出校门,九名一年级同学便把女老师围在中间,沿着一条小河走去。小河两岸栽种着一排排高大的樱树,直到前几天还开满了樱花。此外便是一望无际的菜花田。如今,河已被填平,前不久还几乎都是庄稼地的自一由 冈也挤满了公寓和店铺。
……她用手指着黄色的菜花说:“这是菜花。它为什么要开花,大家知道吗?”接着女老师给大家讲了雄蕊和雌蕊的问题。学生们都蹲在路边仔细地观察那些菜花。老师说:这些蝴蝶正在帮助它们开花。确实,那些蝴蝶真好象在帮忙似的,显得十分繁忙。
处于儿童期的孩子具有泛灵化的特点, 认为万物有灵,孩子处于大自然中的时候,他们会与之产生浓厚的亲切感。这是成人所不能想象的。大自然也是儿童的老师,带给儿童的知识往往是生动的、形象的、有惊奇感的。这也是儿童了解自然认知世界的重要方式。
巴学园里的课程让孩子们有很多亲近自然的机会,小到午饭的“山的味道”和“海的味道”,大到散步、露营、种植庄稼。下午的散步中在欣赏油菜花、蝴蝶等自然景物的过程中学会观察事 物、并了解一些自然、历史、生物的知识。

露营的时候听校长讲旅行的故事,“旱田老师”教孩子们除草、种萝卜也是一种寓教于乐的方式。孩子们在大自然的怀抱中尽情地享受着玩耍与学习的乐趣,不仅收获了当下的生活智慧还有着美丽的诗和远方。这就是对卢梭的教育的自然适应原则的诠释吧。每个孩子都有一双发现的眼睛,他们看到的世界比成人给他们的世界更丰富多彩,因此自然的教育力量比人为的知识灌输要大很多。
【总结】这个学校真的很让人心动,接纳每个孩子的不同,让每个孩子能够极致的展现出自己的个性。在与老师同学的人际交往中学会礼节与道德规范,在每一次露营散步中了解大自然,规则与爱并行,每个孩子都平等而独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