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想做项羽的少年,我的大哥
大哥是我大姨家的表哥,因为大姨是我妈几个兄弟姐妹中最大的,所以大哥也是我们几个中最大的,所以他是我们所有人的大哥。
几乎没有小时候关于大哥的记忆,我们相差四岁,只记得小时候他特别喜欢欺负我,吃饭的时候突然让我看别的方向,然后把骨头扔我碗里,他总是笑的很得意,我还总是上当。还有一次,他突然叫我过去拔一颗钉子,我就拔了,手指就被烫到了,原来他用打火机把钉子烧热了。他太喜欢捉弄人了,小时候特别皮。
我外婆总说,我大姨和大姨夫后悔小时候让爷爷奶奶带他,把他宠坏了。不过因为我大姨和大姨夫那些年都在开短途客车,早出晚归,肯定没工夫管孩子,那会开客车很赚钱,姨妈会时不时地给我和妹妹一两块零花钱,给我们买好吃的,各种新鲜水果。
说到这里有不得不聊聊我外公外婆,外婆是个风风火火的女人。我不知道别的地区家庭的状况,就我家那块的风气,是家里做决定的大多数是女人,而且一般这样的家庭都会很和谐,愈来愈好。男人负责赚钱交给老婆,女人打理家里,包括各种人情往来,邻里关系。我爷爷奶奶都属于比较老实的那种,我奶奶不会打理家里,我爷爷又是个乐观随意的人,所以我妈妈说她刚结婚的时候,家里一穷二白,年年要找外婆和姨妈家借钱。外婆家不一样,虽然一样在家种田,但是外婆特别勤劳,妈妈说小时候农忙的时候,外婆四点天没亮就去秧田拔秧苗。我爸前几年还说外婆家的田特别大,那会和我妈还没结婚,去外婆家帮忙,一排秧插完腰都直不起来了。靠着种田养活一家人,妈妈兄弟姐妹四人,两个舅舅怎么说呢,只能说不靠谱吧。妈妈总说自己是女孩子当年没让她读书,两个舅舅又很不争气。不过妈妈真的很聪明,年轻时记忆力特别好,我们家都不用电话簿,家里常用的电话都能记住。小时候学鸡兔同笼问题,妈妈吃饭前看了一眼题目,吃到一半突然说她算出来了。小时候会偷拿妈妈的钱去买零食吃,她总会发现,哪怕我只能几毛钱,记忆力特别好。用智能机也比爸爸用的好。学东西特别快。
说回外公外婆,我外婆是个神奇的存在,她在哪里都是人群的焦点。非常乐观开朗,喜欢说说笑笑。家里的重活都是她在做,很多主意都是她在拿。我外公是个比较斯文温和的人,和外婆性格完全互补,不喝酒,爱抽烟,平常安安静静,有时候和我说些实事新闻什么的,总是很慈祥。印象中外公是个特别细致的人,有年暑假住在外婆家几天,无聊去屋后菜园看他平整菜地,非常仔细,整理过的菜园非常漂亮,有次陪他去河边洗大蒜,我就知道我洗菜的习惯遗传自谁了,非常仔细地洗每一个分杈。平常家里有什么事,外婆就好絮絮叨叨的,外公有时候听她说的多了,也会不耐烦地说你说这些干嘛,管他们这些事。外婆也就笑着唠叨一两句闭嘴。小时候外婆家一大家子都一起吃早饭,所以早饭总是吃的特别晚,外公喜欢早上睡觉,小舅舅也是,不知道为什么我妈没有养成这样的习惯,小时候周末也不让睡懒觉。
外婆家前前后后都是竹林,前面的竹林下面是条河,河水不深,也就膝盖高度,以前都去河边洗菜洗衣服。夏天从竹林的小路走下去,特别凉快,早晨还有露珠滴下来。但是我每年端午节去外婆家,去竹林里玩就会过敏,需要打针才会好,后来医生说可能是竹绵虫过敏。我就不怎么去竹林里面玩了。外婆家每年的收入,一部分是来自卖粮食,一部分是来自这片竹林,到了夏天,就会有人来收竹子,他们带着工人,来砍竹子,打枝称重收走。好像到我上大学那会还有人来砍竹子,不过好像也四五年没人来砍竹子了。
说起竹子,外婆家对吃这件事的重视程度,把我妈培养成一个好厨娘。外婆家每年都会在春笋出来的时候,去竹林里挖竹笋,主要挑那些长不成大竹子的笋子,挖出来做成笋干,笋干烧肉,冬天做火锅,都是非常好吃。我小的时候,外婆家会自己家用麦芽熬糖做芝麻切糖。外公在我上高中那会还意外获得了一批红色糯米粉的秧苗,种出来红色糯米,每次我们这些孩子放假去,都给我们做糯米粉,我大概喜欢一切糯米的食物了,所以超爱外公的糯米饭。外婆做饭挺好吃的,外公前几年,说起来也是好多年前了,还会在河里放渔网,家里常常有新鲜的鱼吃。我从小就喜欢吃鱼,也擅长吃鱼。大哥小时候吃鱼被鱼刺卡过,从此不爱吃鱼,十岁了还不敢吃鱼,我五六岁就会自己吃鱼了。我还喜欢吃红烧鲫鱼。鲫鱼多刺但味道鲜美。据说古代文人三大憾事,鲥鱼多刺、海棠无香、《红楼》未完。想来写出这句话的也是个爱吃鱼会吃鱼的人。所以现在在外面吃那些没有鱼刺的鱼片,方便的同时仿佛也尝不出小时候鱼的鲜美了。
外婆家爱吃会吃,在我妈这里很好地继承了,我妈的菜好吃到,亲戚朋友劝她去开餐馆,小时候没什么贵的材料,在吃的方面却很满足。所以我反而对出去吃饭这件事或者对吃饭这件事兴致一般,更多在乎和谁吃,而不是吃什么。可惜妈妈从小过于宠溺我和妹妹,我们俩做饭水平一个不如一个。小时候听妈妈和隔壁阿姨聊天,阿姨说她就让家里小孩做饭,因为要不然她嫁不出去,女孩子饭都不会做,我妈妈说,我不让她做饭,她以后结婚了可能要天天做饭,现在在我身边,我就不让她做饭。哪怕现在我还是不太会做饭,妈妈也说,反正现在会做饭的男孩子越来越多了。还是没让我去学做饭。
说回外婆,外公基本不喝酒,在老家喝酒是一种社交,不会喝酒基本上也就告别社交了,但是我外婆喝酒,夏天总要喝很多箱啤酒。在外婆家的餐桌上,负责社交的外婆,很豪爽,也让大家很开心。家里爸妈妹妹的生日可能都得特意记住,可能还得互相提醒,但是外婆的生日,基本上年年都在一起过的,因为外婆是农历新年初五,今年要不是赶上疫情,还是会一起给外婆过生日吧。
最后说回大哥,姨夫在我大哥高中的时候,出了车祸,腿都受了重伤,在床上躺了一年,好在现在已经恢复正常了。姨夫不像我爸或者舅舅,年轻就去外面闯荡,喜欢家里的安逸环境,所以一直在开车,从开短途客车到开货车。经济状况也渐渐不如从前。大哥从小学习就不好,也不喜欢学习。但又是一个理想主义者。他是一个文科生,高中放假在家看电视,刚好看到刘邦项羽,他便问我,愿意做谁,我说成王败寇我当然要做刘邦,他说语文课上老师也让大家选,有几个人选择做项羽,他便是其中之一,他说项羽一生坦荡有气节,是一个英雄。多年过去了,依然记得这番话,和当年那个热血的少年。
小时候他调皮,总欺负我,但是也爱笑,喜欢说话,但是上高中之后,我成绩越来越好,他没考上高中,交了择校费才上了一个不怎么样的高中,为此大姨和姨夫为他的学习操碎了心,高中复读了两年,实在受不了了就去上了个大专,学了个服装设计。最后也没凭这个工作。据说当年姨夫打他打的很凶,拿毛巾抽他,把毛巾都打断了。难以想象。
作为紧邻江浙沪的务工大省,我们那很多人都去江苏做服装或者鞋子了。小时候爸妈说不好好学习,就要去学裁缝。有个比我大三四岁的姐姐,因为和数学老师吵架,成绩优秀却很骄傲的她初中就辍学去做裁缝了。后来和我们说,冬天常常很忙,做到凌晨一两点,手都生了冻疮。前几年看到我说,真羡慕你们这些还年轻的女孩子。其实她比我们大不了几岁,不过已经结婚生子,好像过得也不错,孩子已经上小学了吧。
所以学个服装设计专业,在我们那里根本没有就业前景,工厂里有的是有经验的老师傅,要的是产量,也不是设计。所以毕业后就失业了。陆陆续续和家里各种亲戚一起做各种生意,好像还是没有安定下来。
大哥从来没有带过女孩子回家,也没说过谈恋爱的事情。以至于我怀疑他的性取向问题。自从我上高中以后,我和他的关系就疏远了,基本私下也不怎么交流。大哥因为一直不结婚还不愿意相亲,和姨夫仿佛成了仇人。我爸说前几年姨夫家装修他去帮忙,说我大哥和他他在一起话很多也很开心,完全不是姨夫说的,沉默寡言。但是比如明明两个人说的好好的,姨夫一进来,大哥就不说话了。两个人的关系真的冷的像冰一样,大前年过年,大哥突然去相亲了,我还想终于想开了还是怎么的,爸爸说大哥和姨夫父子俩年前打了一架。大哥终于同意去相亲了。那女孩比我大一岁,也是普通女孩子长相,在深圳工作。结果第二年春节,说这门婚事没成,因为女方家要求在深圳全款买房。普通人家哪里有这个能力,也就作罢。之后也没人催婚了,对大哥可能也是个解脱,之前的疯狂催婚,之后相亲对象的为难,总算过去了。他还是那个喜欢在朋友圈发心情的少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