识粤录·珠海
由于八号台风的肆虐,从澳门回到珠海又赶上暴雨,公交站下来走到青旅短短一段路,鞋已湿透。但第二天天气特别好,鞋没全干也没影响我心情。
珠海出了一位伟大的版画家,古元。珠海的第一座美术馆就是纪念他的古元美术馆,早就挂念来看看。今年恰好是古元诞辰100周年,毫无疑问是美术馆的重头戏,推出了古元生平与艺术系列展览,几个厅包括古元版画展、水彩画展、生平文献展和名家往来信札展等。可也不巧,展览3天后开幕,正在布展中,全部关闭。只有看着馆外的精美的巨幅海报兴叹,与古元的半身铜像告别。
我了解的珠海仅限于经济特区,作为一座很年轻的城市,其他方面似乎乏善可陈。珠海市博物馆差不多验证了我这个想法。博物馆所在地叫九洲城,看着也确实是座城楼,跟天安门很像,但其实是1984年新建的,最初是珠海第一家百货商场,里边按苏州园林的风格设计,也成了珠海必到的旅游景点。1990年珠海特区成立十周年的庆典,时任总书记就在这里的城楼上检阅游行队伍。1999年改作博物馆。各地博物馆位于古建筑里的很多,以商场改造的我倒是头一次见。不过原有的园林作为博物馆的确更加合适,中庭的池塘里锦鲤穿梭,各种植物搭配得当,是个出色的小景,整座建筑的各楼之间都有连廊互通,柱梁可能翻修过,洁白如新,地上漫不经心地放置着些碑刻、石墩、石楹之类,散乱但有一种历史的现场感。展厅里的展品就相当一般了。最重量的一件可能是镶在一楼两侧楼梯正中间墙上的宝镜湾摩崖石刻,宝镜湾是珠海第一处国保,年代最早到新石器时期,所以不能讲珠海历史短。这整面墙的岩画是从原址切割迁移过来的,但没有任何保护措施,图案比较抽象,层层的线条可能是海洋波浪的形状,大概是南越先民描绘渔猎生活的吧。二楼三楼的屋子挺多,关的不少。有一间是“珠海历史文物集粹”,展品不到百件,瓷器、青铜器、金银器等较粗,诸如珠海历史上的名人唐绍仪在南北议和全权总代表大印、容闳的英文自传等已是最可一看的了。“珠海明清海防史迹展”中有明清抗击倭寇和殖民者的几尊炮,就搁在地上,淇澳岛、伶仃洋等处还有更多海防遗迹。其他的几个厅里就比较莫名其妙,如中国紫檀博物馆搞的紫檀做的天坛模型,再如几个复制的兵马俑,另外所有的展厅的风格都极其陈旧,展板早已褪色,大概十几年没更新过。
几百米外就是海了,这之间是一大片海滨公园,走过去的半路还可以看到右手边有一座巨大的方形建筑,这就是珠海博物馆的新馆,但丝毫没有开放的迹象。许多市民在公园草坪晒太阳。我也把鞋脱下来晾着,赤脚踩在草上。海滨这条公路叫情侣中路,外面这片海即珠江入海口,也就是古时候的伶仃洋。海面上的一座礁石上立着那位著名的女性:珠海渔女。有海滩的城市是幸福的。

去年客穗,行涉全境,积得一秩,题曰《识粤录》。
珠三角:深圳 | 开平 | 新会 | 江门 | 佛山 | 顺德 | 惠州 | 东莞 | 中山 | 珠海
客家地区:梅州 | 河源 | 韶关+清远
潮汕地区:汕尾 | 汕头 | 潮州 | 揭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