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ay27 电影《甜蜜蜜》
为什么今天会突然想起说这部,碰巧天猫精灵随机播放了邓丽君的《甜蜜蜜》,关于这部电影的记忆一下子从我脑子里迸了出来。我第一次看它也同样随机,记得那年是2015年的寒假(如果没记错的话),我和三位朋友一起结伴出去玩,后面想不出节目来也只好看看电影,可是那年想看的贺岁片已经看了,又或者别的朋友看了,意见不统一,最后在剩下的选项中选了它。之前我是很排斥这种明明网上可以看却花钱在电影院的消费,不过自从看了它,我就觉得好看的电影很值得在电影院上看,感觉是很不一样的。对于这部电影的内容我一无所知,因为年代有点久远,爱情片又是自己比较少看的类型(理由是自己泪点低,且当时仍处于感情低潮期),大概能猜出这是一部有邓丽君元素的电影,毕竟电影同名曲,我想很多人或多或少听过或了解过,所以虽是老片,但对我而言,无疑是部“新”片。再者,陈可辛导演的作品都挺好看的,像《亲爱的》、《中国合伙人》,还有《七月与安生》、《少年的你》都有份参与制作,值得一看。

那天看跟今天重温的感觉很不一样,那年那天,我会为了黎小军跟李翘的苦恋而感动、会因为听到邓丽君逝世的新闻而触动落泪,仿佛她就在那时才去世似的(又或者说我已把自己置身在那个年代中)、还会为了他们俩最后在橱窗前因为邓丽君的新闻而重逢的画面而久久不能平复自己的心情,庆幸他们分开了这些年,最后又能重逢,可以正式在一起过日子,同时也羡慕着他们,为什么自己就没有这个机会呢?当时不仅是我,就连另外三位朋友,都很需要纸巾支援。我想,如果单独一个人看的话,未必会这么夸张,流泪这事是会传染的,因为会营造出伤感的氛围,容易一下子想起能让自己难过的往事。不过今天再看反而觉得黎小军真的很渣,优柔寡断,把持不住和李翘发生了超友谊关系,却没有勇气处理好他跟李翘、他的青梅竹马小婷之间的三角恋,却在跟小婷结了婚后,因为始终放不下共患难的李翘才决定跟小婷说清楚,结果没等到李翘的回来,小婷也跟他离了婚,不过不能否认他对李翘的真和爱,也反衬出李翘的感情和命运的坎坷,喜欢上了一个本不该爱的男人,可是从广州只身来到香港打拼的她,没日没夜地工作赚钱,身边没有什么可倾诉的朋友,唯有黎小军同志每天都在陪伴着她。我想,再坚强的女人都有脆弱的时候,都想有个可依靠的另一半,而黎小军就是这样恰如其分地出现,闯进了她的生活。她存到钱就做起卖邓丽君的录音带的路边生意,可黎小军说的没错,人家香港人看到你只卖邓丽君的录音带,知道你肯定是从大陆来的,想买的人都不敢买了。做了一夜,一点收入都没有,不仅亏本,还欠债累累。到了股市大好的时候,李翘的钱不仅回来了,还翻了倍,眼看这样下来,自己不但能给自己在香港买楼置业,还能给家里的妈妈盖楼房。可好景不长,股市大跌,李翘的存款亏得只剩下八十多块。她除了跟陪伴左右的黎小军发生超友谊时得到一时的欢愉时,明天会是怎样的一天,自己不敢想象,因为这样的生活太没有安全感,她只想有一个避风港湾,却造化弄人。


黎小军买金器送给远在天津的小婷,却同时送了同款的给李翘,可李翘算是他什么人呢?黎小军恐怕自己都没搞清楚,或者没敢迈出那一步,在他和李翘第一次超友谊后的第二天,很愧疚地给小婷打长途,说我爱你,可已经不是出自真心,他的心早已去到李翘那,之后的日子里,一次又一次。就算后面两人三年不见,自己还结了婚,再次见到李翘时,情不自禁,再一次伤害了自己的妻子小婷。李翘知道这样的黎小军是不会给到自己真正的幸福,这时她遇到了有情有义的豹哥。豹哥是混黑道的,和他在一起的日子少不了提心吊胆,可是他有钱有能力,能让她过上好生活,不用一直迷茫下去。她和黎小军在三年内的不再联系,即使心里仍旧牵挂,但至少生活过得好,也算是有了个名分。只是跟婚后的黎小军再次有了交集,而且还跟小婷做了很好的朋友,她对小婷的好,或许夹杂着对小婷的内疚,是在给自己赎罪。可当黎小军正式跟妻子小婷说清楚,想给李翘名分时,豹哥却摊上事情要跑路,李翘决定跟着有情有义的豹哥走,我想,她不想看着真心真意对自己好的豹哥倒了霉还要再踩多一脚,也不想拆散大好家庭。

离婚后的黎小军去了纽约生活,李翘和豹哥也刚好逃难到了那里。豹哥被抢劫的小混混枪杀了,李翘失去了依靠。因为入境限制的问题要被遣返,在去往机场的车上,李翘在窗外看到了骑着单车的黎小军,趁着车堵在路上时,立马追了出去,可是没有追上。又过了两年,坚强的李翘在美国打拼,成功拿到了绿卡,可以光明正大地回国探亲,而黎小军生活依旧,其实两人的距离并不远,却少了点缘分。终于在1995年5月8日的那天,两人因为邓丽君逝世的消息重逢,相视而笑。早在黎小军来到香港的那趟列车上,他和李翘的缘分已早早安排好。

除了两人的感情以外,还可从电影的年份以及里面的对白看出些别的立意,电影上映是在1996年,夹在1995年和1997年之间。前一年,是邓丽君逝世的年份;后一年,是香港回归的年份。电影看似单单表达纪念邓丽君的用意,实则还是对香港回归前的不安和焦虑有所表达,黎小军曾说香港人很奇怪,我们大陆人都想着能来到香港,可香港人却想着移民到国外,对九七年后的香港会怎样,不少香港人十分迷茫,部分人对于大陆固定的看法和定义,乃至到了今时今日,还是冥顽不灵,自信地觉得自己高人一等,可只局限对大陆人,崇洋媚外。但不可否认,香港人也曾很自觉地说自己是中国人,很有国家认同感,可现在敏感“自由”的香港社会,有机会听到的次数屈指可数,能说出来不能说是很正常,还得加上勇敢来形容才行。李翘也说大部分香港人的爸爸辈、爷爷辈不还是大陆来的“表叔”(啊灿),又凭什么看不起他们这些新来的大陆人,正如李翘这样能讲广东话的大陆人,为了能在香港稳住阵脚,也尽量不说自己是大陆来的,自欺欺人。今天再看这部电影,最让我感概莫过于二十三年后的香港,还是已回归的香港,电影所反映的社会现状,仍然如故,看来这是一种久治不愈的顽疾,难道非要大破才能大立,我是不愿看到的。
那年陪我看电影的三位朋友,如今因为各自生活状态不同,联系越来越少。其中有一位叫老钟的,因为国庆第二天出生,名字取得很有意思,一看就懂。我不记得我跟他最后一次见面是什么时候了,但可以肯定的是,自那以后,他仿佛人间蒸发一般,再也没联系上,也不知道他是不是遭到了什么巨变。突然失去了一个要好的怪朋友,除了遗憾还夹杂着自责,或许应该或许不应该。所以,越是不想失去,越应该及时补救,你觉得我说得对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