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协同》读书笔记Day 9-11
Day 9
今天阅读的章节更多的是从社会学角度,解释基于契约的信任。以利相交音,利尽则散。对组织绩效和发展最重要的契约,归根结底是心理契约。
“今天企业家面临的最大挑战,不在于技术而在于心性。”
果然,人类任何学科和问题研究,其归宿是哲学。
Day 10
具有协同精神的组织——“有人负责,我配合;没人负责,我负责。”
缺乏协同精神的组织——这不是我负责的。那是谁负责?不清楚,反正不是我负责。
数字化时代,要特别关注组织内成员的“秀”行为,自己多做一些给他人点“赞”的行为。
Day 11
读今日章节,有感而发:
1.如今的时代,一个组织能吸引、留住强个体,本身就意味着这个组织在价值体系上的“强”——开放、包容、协同。反之,一个保守禁锢、威权主义、内部割裂的组织,时间越久,“沉淀”下来的弱个体越多,组织能力和绩效越差。
2.“以微软的绩效变革为例,强调三个维度,即促进合作、帮助成长、奖励价值。
微软关注组织员工是否借力或助力他人,主要围绕三个维度展开:第一,你是否整合、利用了前人的工作成果?第二,你是否为他人的成功做出了贡献?第三,你自己的贡献是什么?当在这三个方面做好了,个体的协同意愿和协同能力也会稳步提升。”
——这个绩效评价的维度,很具有借鉴性,并且改变了过去非业务部门在绩效考核中多多少少的尴尬。在新的评价维度里,每个人的贡献、对他人的协助、与他人合作的意愿都是价值,都被明确定义,并在制度上得到了肯定。
来自 豆瓣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