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每天都要喝咖啡
不记得从什么时候开始,我变成了一个每天都必须要喝咖啡的人,甚至好几杯。
最早接触咖啡的时候,大概是初中还是高中,发现了家里的雀巢速溶咖啡,之后还有去海南旅游买的兴隆咖啡,东南亚的白咖啡,其实现在想起来都是齁甜齁甜的小甜水儿。年纪小,似乎对糖的耐受度特别高,并不觉得。后来第一次喝到非速溶咖啡,惊讶怎么这么苦,也太难喝了吧。心理活动应该就和思文的姥姥差不多:这歪果仁也太能吃苦了。
上大学以后,接触到咖啡和咖啡馆的机会变多了。我们学校虽然面积很小,但是相对来说,咖啡馆还真算得上密集,校园里走不了几分钟就可以抵达一间咖啡馆。明德楼底那间是校园组织开会最爱的集合点,我倒是没怎么喝过那里的东西;留学生食堂旁边那间后来每周三晚上有脱口秀表演,披萨也挺好吃的;新图书馆那间环境最好,人还不多;水穿石那间世界杯期间晚上就变成了球吧;阳光地带的咖啡馆可以刷夜;教一的漫咖啡是我的最爱,氛围总是很温暖,挤满了大学生们,点一杯最便宜的当日咖啡就可以赖一下午写论文。我不喜欢在寝室或者图书馆写论文,容易走神写不下去,要么太没有学习氛围,要么太有学习氛围,我都不行。我的研究生毕业论文80%都是在漫咖啡写完的,那里的喧闹程度刚刚好,咖啡的香味还很好闻。
忘记谁说,小孩子喝咖啡才加糖加奶,成年人都喝黑咖啡。虽然成年好久了,我最爱的还是牛奶咖啡,拿铁、flatwhite、卡布奇诺。只有下定决定减肥后的第二天才会主动点美式。当然,条件限制的时候,只有胶囊咖啡机或者挂耳,也是接受黑咖啡的。最近隔离在家,德隆的那台小小意式咖啡机利用率可高了,每天早上起床第一件事情,就是跑到厨房,打开看理想播放《八分》,然后给自己做杯咖啡。感觉自己和一个早晨喝咖啡、看报纸、了解时事、关心世界的精英男士并无二致。
一个月过去,不仅磨豆子的程度掌握得炉火纯青,连拉花都快学会了(并没有)。今天早上居然第一次推奶小成功!虽然不会拉成心型,但是ivy形容说好像一群小鸭子,也瞬间觉得好可爱呀!

我思考了一下为什么越来越多和我一样的成年人开始离不开咖啡。除了它真的能提神醒脑清肠道,还有一点就是,咖啡真的是成年人面对这个棘手世界的一个温柔借口。拍照的时候手尴尬地不知道往哪儿放,端着杯咖啡好像就好多了;一个小时的午休,半个小时就吃完饭,不想立刻回到工位,去买杯咖啡就很不错;想约一个不太熟悉的朋友或者同事聊点事儿,单刀直入没礼貌,吃饭怕尴尬,喝杯咖啡就是折中的最佳选择。还有好多个无心工作的白天,给自己做一杯/点一杯咖啡,做好一个要积极投入工作的准备姿势,好像就真的一下子变成一个职业的合格的大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