绍兴游记
缘起那次会餐,第一次(偷)听得这次出游的信息。没有去过绍兴,只知道是个旅游城市,水乡古镇。还有就是周树人。
经历了申请,等待,终于在五月二十九号晚上得知可以参加,当晚失眠了,还是心理素质太差。藏不了事情。车,线路,费用等很多还有不确定。第二天全是围绕行程安排展开的,上午上网查线路,检描写绍兴诗词和游记。在0575chinabike论坛上浏览了很多发言和图片,网站没有给刚来的人很好的索引,花了些时间,才看到两天线路集锦之类的合集。最后确定了词频最高的“平王线”。晚上借好山地车,相机(以前龙虎山和进贤还有沪赣都没有留下照片,很遗憾)和水杯,除了常见的骑车装备外,因为是一个人走,我还准备了望远镜,皮肤药,指南针,口哨,打火机,棉线。当晚还是睡得不好。
第二天一大早就醒了,我骑车第一个赶到出发地点,在大巴行李箱装好车后和司机聊了会,人陆续到了。本来想一个人睡会,没想到有凌思涛作陪,省却了很多应酬。七点二十五出发,
A4转杭浦高速再杭甬在袍江下高速。路过钱塘江的时候拍了几张模糊的江面。说话这就到了绍兴。车子在恩来故居第一次停了下来。把山地车取出来,并装好所有包后,在恩来故居的纪念品销售处,买了地图,很合适,只是绍兴县和越城区。我要去的地方全在上面,比例尺又很大。 (在图书馆借了地图册的,一太厚二怕丢,所以没带来)。看来一开始便顺利,没有跟其他人说再见,只是她一句“路上小心,保持联系”。我就出发了,脑海中的想法一点点变成现实。没走几步就发现码表没有读数,急急问了交警和路人,在和畅路秋瑾故居往西找到一家捷安特店。是个女孩在坐班,似乎不懂调sigma的码表。在我即将放弃的时候,它又正常了,加了点防锈剂后,我就出发了。在市区瞎转了一会,跟一位三轮车师傅聊了很一会,他正在吃饭。他高诉了我一个秘密,塔山和府山还有蕺山三山地下有防空洞相通,洞里宽度是按四车道设计的,他年轻的时候也去出过工分。还有一些传说,王坛镇与蒋介石有关。他的绍兴方言(口音)很重,要想听懂每句话是很难的。辞别三轮车车夫后,已经十二点了,该出发去平水了。在二环南路与32省道交汇的越秀外职吃过中饭,这个学校的前门有两条街,全是美容美发和美食。在其中一家嵊州小吃用过一碗豆腐年糕(5元)后,我上车直奔平水,途径绍兴公墓,胡乱拍了几张。
在一点半左右到了平水,在镇上转了好一会只为找地图上标有的“陈伯平故居”,大门锁着,门口卖瓜的人说,街对面陈的一个后人有钥匙,三餐在故居做饭,其他时间不开放。也不卖门票。休整一小时左右之后,我开始了平王6km盘山路。在大岙水库上把用来拍照的塑料娃娃给落在坝上了。
山上景色与龙虎山差不多,只是路况好,清一色的柏油路,同时很多车也在开,光501班车就遇见五辆。铃声不管用,到了兴致高处就用长啸(想起金庸笔下的杨过)代替。可以依稀看见绍兴市区的高层建筑。望远镜带了来还是派上了用场。
大概骑了30分钟,才到顶。后来看到一个平王成绩表最快的只要11分钟,真是佩服至极。这是在山顶的公交车站拍的照片,因小人落在山下,所以就缺席了当天接下来的所有照片。
从山顶往下,就是一路下坡,冲速度到了46.5km/h。大概是与齿胎有关。经过祝家时停了很久,很惊讶这么幽静的山里还有人家,可想中国人口压力之大。还跟正在修路的工人聊了一会,由于是月末刚发了二百元钱作为生活费,他们都很高兴,其中一个大姐是来自东北的,听说话就知道。他们在修日铸岭隧道,要把这段盘山路拉成直线1600m。以后这段盘山路已经被人50万元买下,要改成教练车道和自行车道。我在想不知道以后再来骑车要不要收费。还请他们给我拍了照片。这也是我出门旅游时的特点,一定要和当地人交流,而且引导他们多谈自己,谈些书上报上没有的。这样自己的收获就更大。地图显示“毛泽东思想胜利万岁”下面是王化溪的在上游的一条支流。
越到山下,路也越平,田也越多,山顶的人靠砍竹子砍柴。山下的人还是种水稻。已经农历四月末,他们才做好水田刚刚准备插秧。山里日照短一年只有一季。他们是不是应该考虑种点别的。不久就到王化庙,只见路边四座黄色房子铁将军把门,中间最高的一栋房顶的大梁上前刻“风调雨顺”,后刻“国泰民安”。实在是中国农民的终极期盼。
再往前就到了汤浦水库,看见几个带着防火袖标的人在巡逻。四周是山,没有怎么停留就来到舜王庙,停了很久大约一小时。买票和拍照还有聊天。当地人的普通话真是糟糕,可能因为此处外地人还是太少。路上看见有若干妇女就在这双江溪里洗衣服。这两条溪水河床上都有很多石头,不知道有没有像湖北荆州的长江段一样可以捡到价值不菲的奇石。
接着就到了王坛镇,有个粉刷一新的教堂。我还在想那天听历史系硕士答辩的问题“天主教”一词中的“天主”是什么意思?镇上转了一会,比平水小多了,也没什么工厂。在公交车站打听好第二天的首班车。就去买水果吃晚饭了。中饭太随便了,晚饭似乎要正式一点,在一家能找到的最大的店点了一份王坛石板鱼,来到水乡当然吃点河鲜了。讨价还价一番,30元也在同一家店里住了,本来打算晚上再出去转转,看看月亮及夜色。但一来手电筒没法固定,二来担心晚上看地图不便,就打消了。很晚才睡,在本地电视台看到了一个名词“柯桥纺织指数”。想它本来是桑蚕人家。发现这个镇上计划生育的标语极多,难道富裕起来的农民们……
一夜无话,第二天早起在门口请老板为我拍照留念后就奔公交车站而来,司机不让我上,尽管我承诺可以把前轮卸下。后来觉得既然出来了,多骑这20公里也无所谓了。反正休息了一晚屁股上感觉好多了。路过青峰隧道,早上骑车本来就会有点冷,加上山里,日照短雾气重。更觉得寒意逼人。一路边骑边拍照,在车头吃上早饭已是小学生上课时间。在镇上买了4元钱胡桃,早饭是5元钱的汤面。再走就发现教练车特别多,原来这是驾照路考路段,不知道是否因为这路平时车少还是弯多考验技术什么。经平阳寺和平阳水库。在到平水后转上大岙水库找塑料娃娃,找到了,很高兴,总算没有留下什么遗憾。在水库坝上和一个从黑龙江到这里开农家乐的妇女聊天时,看见两辆公路上山而去,等我拿出相机他们已经走远,据说这大岙水库的大坝是他们平时骑平王线的集合地点,周末人特多。傍晚时分平水镇上的人也会散步到这里来。
在关山岙转弯奔兰亭,遇见诸绍高速在施工。这个惨痛经历让我想起了318国道富阳段。一路把脸和眼睛蒙的紧紧的,不到十分有趣的地方就不下来拍照。终于是害怕地图不精确,走一段问了一段。没看见什么河流也就什么水乡。可能是自己眼拙,我所经过越城区跟我们那边的乡下别无二致。
胡桃很碍事,把它寄存在一家十字路口杂货店后直奔兰亭。店主(女)和两个男子在另一间房子里狠命的打魔兽。根本没空理会我。他们头发都打结了,眼圈也黑着,似乎也不太关心自己和小店的形象,后悔没拍张小店的照片。在兰亭还算愉快,在他们的办公区拍了几张娃娃照片,后到景区入口再咔了几张。印山越王墓还有2.5公里远就舍弃了。就像解一元二次方程时舍根一样。
手机电量这时已经危险,昨晚旅店的万能充电器对它似乎失效。现在只剩两格电了。还好在过了亭山不久就接到上车时间和地点的通知。走偏门和鉴湖前街。本来文理学院也在计划之内,因为有个本科同学是这里附中毕业。好像其父亲在文理学院教书。但看方向与柯桥相反还是作罢,留下了一丝遗憾。
鉴湖前街也是算老城区,到处是拆迁的,估计要打旅游牌了。快阁似乎很有名,回来之后看到俞伯平的游记里也提到。也看到“裸楼”了,想起在报纸上看到的上海作协主席王安忆的话,“你有没有看见过卸去一面墙的房屋,所有的房间都裸着,人都走了,那房间成了一行行的空格子。你真难以想象那格子里曾经有过怎样沸腾的情景,有着生与死那样的大事情发生。” 据说她喜欢把自己所住小区的人名放在自己的作品里。曾经的一个家教学生的爸爸就有幸沾了作家邻居的光。
还是用到了一次指南针,因为大中午的人太少,想问路问不着。只有自力更生了。最后还是把自己准确定位在绍大线鉴湖大桥以北500米处。其实那桥还是算地标建筑的,只是自己还不熟悉。那么接下来就是柯桥了。有点逆风,加之中午饭只是十几个胡桃凑数。本来想留几个给她的,但后来一想车上人太多。又给算了。
虽属不易,但还是及时赶到了。没有耽误大部队。她却没有任何表情,是故意掩饰还是漠不关心。一路上和凌聊了很久,他还是不错的。能以我认为正确的眼光看待事物。
80+5+5+4.8+1+10+4+20+30+4+5+1+2.5+13.9+13.8
经历了申请,等待,终于在五月二十九号晚上得知可以参加,当晚失眠了,还是心理素质太差。藏不了事情。车,线路,费用等很多还有不确定。第二天全是围绕行程安排展开的,上午上网查线路,检描写绍兴诗词和游记。在0575chinabike论坛上浏览了很多发言和图片,网站没有给刚来的人很好的索引,花了些时间,才看到两天线路集锦之类的合集。最后确定了词频最高的“平王线”。晚上借好山地车,相机(以前龙虎山和进贤还有沪赣都没有留下照片,很遗憾)和水杯,除了常见的骑车装备外,因为是一个人走,我还准备了望远镜,皮肤药,指南针,口哨,打火机,棉线。当晚还是睡得不好。
第二天一大早就醒了,我骑车第一个赶到出发地点,在大巴行李箱装好车后和司机聊了会,人陆续到了。本来想一个人睡会,没想到有凌思涛作陪,省却了很多应酬。七点二十五出发,
A4转杭浦高速再杭甬在袍江下高速。路过钱塘江的时候拍了几张模糊的江面。说话这就到了绍兴。车子在恩来故居第一次停了下来。把山地车取出来,并装好所有包后,在恩来故居的纪念品销售处,买了地图,很合适,只是绍兴县和越城区。我要去的地方全在上面,比例尺又很大。 (在图书馆借了地图册的,一太厚二怕丢,所以没带来)。看来一开始便顺利,没有跟其他人说再见,只是她一句“路上小心,保持联系”。我就出发了,脑海中的想法一点点变成现实。没走几步就发现码表没有读数,急急问了交警和路人,在和畅路秋瑾故居往西找到一家捷安特店。是个女孩在坐班,似乎不懂调sigma的码表。在我即将放弃的时候,它又正常了,加了点防锈剂后,我就出发了。在市区瞎转了一会,跟一位三轮车师傅聊了很一会,他正在吃饭。他高诉了我一个秘密,塔山和府山还有蕺山三山地下有防空洞相通,洞里宽度是按四车道设计的,他年轻的时候也去出过工分。还有一些传说,王坛镇与蒋介石有关。他的绍兴方言(口音)很重,要想听懂每句话是很难的。辞别三轮车车夫后,已经十二点了,该出发去平水了。在二环南路与32省道交汇的越秀外职吃过中饭,这个学校的前门有两条街,全是美容美发和美食。在其中一家嵊州小吃用过一碗豆腐年糕(5元)后,我上车直奔平水,途径绍兴公墓,胡乱拍了几张。
在一点半左右到了平水,在镇上转了好一会只为找地图上标有的“陈伯平故居”,大门锁着,门口卖瓜的人说,街对面陈的一个后人有钥匙,三餐在故居做饭,其他时间不开放。也不卖门票。休整一小时左右之后,我开始了平王6km盘山路。在大岙水库上把用来拍照的塑料娃娃给落在坝上了。
山上景色与龙虎山差不多,只是路况好,清一色的柏油路,同时很多车也在开,光501班车就遇见五辆。铃声不管用,到了兴致高处就用长啸(想起金庸笔下的杨过)代替。可以依稀看见绍兴市区的高层建筑。望远镜带了来还是派上了用场。
大概骑了30分钟,才到顶。后来看到一个平王成绩表最快的只要11分钟,真是佩服至极。这是在山顶的公交车站拍的照片,因小人落在山下,所以就缺席了当天接下来的所有照片。
从山顶往下,就是一路下坡,冲速度到了46.5km/h。大概是与齿胎有关。经过祝家时停了很久,很惊讶这么幽静的山里还有人家,可想中国人口压力之大。还跟正在修路的工人聊了一会,由于是月末刚发了二百元钱作为生活费,他们都很高兴,其中一个大姐是来自东北的,听说话就知道。他们在修日铸岭隧道,要把这段盘山路拉成直线1600m。以后这段盘山路已经被人50万元买下,要改成教练车道和自行车道。我在想不知道以后再来骑车要不要收费。还请他们给我拍了照片。这也是我出门旅游时的特点,一定要和当地人交流,而且引导他们多谈自己,谈些书上报上没有的。这样自己的收获就更大。地图显示“毛泽东思想胜利万岁”下面是王化溪的在上游的一条支流。
越到山下,路也越平,田也越多,山顶的人靠砍竹子砍柴。山下的人还是种水稻。已经农历四月末,他们才做好水田刚刚准备插秧。山里日照短一年只有一季。他们是不是应该考虑种点别的。不久就到王化庙,只见路边四座黄色房子铁将军把门,中间最高的一栋房顶的大梁上前刻“风调雨顺”,后刻“国泰民安”。实在是中国农民的终极期盼。
再往前就到了汤浦水库,看见几个带着防火袖标的人在巡逻。四周是山,没有怎么停留就来到舜王庙,停了很久大约一小时。买票和拍照还有聊天。当地人的普通话真是糟糕,可能因为此处外地人还是太少。路上看见有若干妇女就在这双江溪里洗衣服。这两条溪水河床上都有很多石头,不知道有没有像湖北荆州的长江段一样可以捡到价值不菲的奇石。
接着就到了王坛镇,有个粉刷一新的教堂。我还在想那天听历史系硕士答辩的问题“天主教”一词中的“天主”是什么意思?镇上转了一会,比平水小多了,也没什么工厂。在公交车站打听好第二天的首班车。就去买水果吃晚饭了。中饭太随便了,晚饭似乎要正式一点,在一家能找到的最大的店点了一份王坛石板鱼,来到水乡当然吃点河鲜了。讨价还价一番,30元也在同一家店里住了,本来打算晚上再出去转转,看看月亮及夜色。但一来手电筒没法固定,二来担心晚上看地图不便,就打消了。很晚才睡,在本地电视台看到了一个名词“柯桥纺织指数”。想它本来是桑蚕人家。发现这个镇上计划生育的标语极多,难道富裕起来的农民们……
一夜无话,第二天早起在门口请老板为我拍照留念后就奔公交车站而来,司机不让我上,尽管我承诺可以把前轮卸下。后来觉得既然出来了,多骑这20公里也无所谓了。反正休息了一晚屁股上感觉好多了。路过青峰隧道,早上骑车本来就会有点冷,加上山里,日照短雾气重。更觉得寒意逼人。一路边骑边拍照,在车头吃上早饭已是小学生上课时间。在镇上买了4元钱胡桃,早饭是5元钱的汤面。再走就发现教练车特别多,原来这是驾照路考路段,不知道是否因为这路平时车少还是弯多考验技术什么。经平阳寺和平阳水库。在到平水后转上大岙水库找塑料娃娃,找到了,很高兴,总算没有留下什么遗憾。在水库坝上和一个从黑龙江到这里开农家乐的妇女聊天时,看见两辆公路上山而去,等我拿出相机他们已经走远,据说这大岙水库的大坝是他们平时骑平王线的集合地点,周末人特多。傍晚时分平水镇上的人也会散步到这里来。
在关山岙转弯奔兰亭,遇见诸绍高速在施工。这个惨痛经历让我想起了318国道富阳段。一路把脸和眼睛蒙的紧紧的,不到十分有趣的地方就不下来拍照。终于是害怕地图不精确,走一段问了一段。没看见什么河流也就什么水乡。可能是自己眼拙,我所经过越城区跟我们那边的乡下别无二致。
胡桃很碍事,把它寄存在一家十字路口杂货店后直奔兰亭。店主(女)和两个男子在另一间房子里狠命的打魔兽。根本没空理会我。他们头发都打结了,眼圈也黑着,似乎也不太关心自己和小店的形象,后悔没拍张小店的照片。在兰亭还算愉快,在他们的办公区拍了几张娃娃照片,后到景区入口再咔了几张。印山越王墓还有2.5公里远就舍弃了。就像解一元二次方程时舍根一样。
手机电量这时已经危险,昨晚旅店的万能充电器对它似乎失效。现在只剩两格电了。还好在过了亭山不久就接到上车时间和地点的通知。走偏门和鉴湖前街。本来文理学院也在计划之内,因为有个本科同学是这里附中毕业。好像其父亲在文理学院教书。但看方向与柯桥相反还是作罢,留下了一丝遗憾。
鉴湖前街也是算老城区,到处是拆迁的,估计要打旅游牌了。快阁似乎很有名,回来之后看到俞伯平的游记里也提到。也看到“裸楼”了,想起在报纸上看到的上海作协主席王安忆的话,“你有没有看见过卸去一面墙的房屋,所有的房间都裸着,人都走了,那房间成了一行行的空格子。你真难以想象那格子里曾经有过怎样沸腾的情景,有着生与死那样的大事情发生。” 据说她喜欢把自己所住小区的人名放在自己的作品里。曾经的一个家教学生的爸爸就有幸沾了作家邻居的光。
还是用到了一次指南针,因为大中午的人太少,想问路问不着。只有自力更生了。最后还是把自己准确定位在绍大线鉴湖大桥以北500米处。其实那桥还是算地标建筑的,只是自己还不熟悉。那么接下来就是柯桥了。有点逆风,加之中午饭只是十几个胡桃凑数。本来想留几个给她的,但后来一想车上人太多。又给算了。
虽属不易,但还是及时赶到了。没有耽误大部队。她却没有任何表情,是故意掩饰还是漠不关心。一路上和凌聊了很久,他还是不错的。能以我认为正确的眼光看待事物。
80+5+5+4.8+1+10+4+20+30+4+5+1+2.5+13.9+1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