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战粉丝大战AO3所讨论话题背后的真相

227事件终于尘埃落定,各方关于此此事件的讨论远没有停止。肖战的粉丝对社会的批评显然也是不服气,他们在据理力争为自己的行为辩白,《检察日报》发表署名郑帆的以《评判肖战事件的两个维度》(原文载《检察日报》2020年3月11日第1031期第5版)为题,从法律角度阐释了肖战粉丝举报同人网站AO3没有什么不对,但是作家对同人作品没有良好的发展环境也提出了中肯的意见,当然网友对此也不以为然,争论的焦点在于,《下坠》这部作品到底违不违法?另外借公权力打击私权的行为算不算网络暴力?当然,《检察日报》同时还发了四篇文章讨论此次时间,也是绝无仅有的。《检察日报》官微“法外知音”还发表了:《三批孙杨、五评肖战,检察日报竟然被说“不懂法”》,对肖战粉丝进行了批评。

上海大学当代文化研究所属下的“当代文化研究网”邀请了现任日本早稻田大学文学学术院千野拓政教授做了一次采访视频:《AO3与“反肖战”背后:青年的情动与伤痕》,日本的青年“亚文化”研究一直比较比较超前,千野拓政从文化研究的角度认为:“面对越来越大的生活压力,以及人们对于社会公共话题参与机会的减少,青年人不再拥有强烈的共同体感,而是普遍产生了一种闭塞、孤独,并且面对社会现实时的隔阂感受。于是,他们开始倾向于钻入‘虚构的现实’当中,通过亚文化社群的中介与社会保持一种另类的关系,并从中发展与主流有所差异的想象力。”

此外,关于同人文化的讨论一时间也成为大家关注的热点,早先有已故著名作家金庸先生状告网络作家江南的《此间的少年》,同人文化的法律风险一直是法学界与文化界争议的焦点。前文《检察日报》郑帆的《评判肖战事件的两个维度》中专门提及到同人作品有可能涉及到的法律风险。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助理研究员,美国西雅图华盛顿大学比较文学博士郑熙青发表了《激怒肖战粉丝的“同人”,到底是什么样的一种文化?》( 凤凰网文化),他从研究者的角度客观实际地认为:“总体来讲,写作者道德边界和礼貌距离的划定,更多体现的是社群内部多次矛盾之后的妥协,而非法律层面的约束。”从创作的角度认同同人创作是作为一种创作本身的乐趣。

特别有趣的是一位叫“吃瓜的万小刀”的作者写了一篇《肖战背后的女人,和,资本暗战》似乎揭开了肖战粉丝战中的主要人物“肖战”目前的真实的生存状况,从另外一个角度撕开了肖战所在的“X玖少年团”成员目前所处的尴尬环境。诚如网友所说的那样:“肖战这件事如果不明白流量明星的商业模式也建议不要随意开口,一个圈子畸形到一定程度引发了众怒,需要反思的不是被侵犯的人,而是侵犯者”。其实,公众和社会希望主体“肖战”站出来说几句公道话,显然按照肖战目前的处境,他是不可能站出来说话的。注定了肖战在这场无主体之战中依然缺席,甚至连“潜在的存在”都将消失。这也不免让人联想到,此次事件对于肖战本人来说是雪上加霜。

因此,讨论肖战粉丝大战AO3的背后其实涉及到的并不仅仅是肖战本人,而是整个大陆的青年“亚文化”环境和目前的流量明星与娱乐经纪公司背后资本的博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