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三国的《权谋八十计》(四) 》一一陈再明一一2020、3、17
第二十五计 只欠东风 折戟沉沙鈇未消, 自将磨洗认前朝。 东风不与周郎便, 铜雀春深锁二乔。 每当读到杜牧这首诗时,会注意到″东风″二字,而联想到孔明的″借东风′。"万事皆备,只欠东风″,这已经成为亿万民众的口头禅了。 诸葛亮让周瑜在南屏山,建一座″七星坛″,由他上坛去″祭风″。如果他不以″借风″为口实,怎能从周瑜的牢笼中脱逃呢?并且,更无法与赵云在约定的地方会合。那么,诸葛亮是如何知道当时会有″东南大风″到来呢?因为诸葛亮长期生活在江汉地区,对这里的气象周期性变化,很可能曾经进行过,细致的分析和统计。他选择在冬至这一天祭坛借风,是有原因的。据古代节气说:″日冬至则一阳下藏,一阴上舒″,正是阴阳二气交流的时候,一般会影响到江面风向的转变。这大概就是诸葛亮能″借″来″东风″的真实原因吧!
第二十六计 智算华容 ″赤壁之战″后,曹操败走华容道,这个尾结得好。“赤壁之战″全过程中,大战前的诸葛亮舌战群儒算是″凤头″,大战中的火烧连环船算是″象肚″,大战后的孔明智算华容,也就无愧于″豹尾″了。 曹操在赤壁之战后,败而不馁,在脱走中有过三次″大笑″。第一次是在乌林之西,第二次是在葫芦口,第三次就在华容道。这三次大笑,都在笑诸葛亮少智无谋,竟没有在此处埋下伏兵,让我轻易逃走!″若使此处埋伏一旅之师,吾等皆束手受缚矣!″言犹未竟,一声砲响,关羽提着青龙刀、跨着赤兔马,截住他的去路。 华容道设伏,是诸葛亮按照兵法上″实而实之″的计谋来安排的。"实而实之“就是本来属实,仍故意表现出实的样子,使敌转疑以我为虚。曹操見华容道上″有数处烟起″,以为诸葛亮虚张声势,他就不走别道,偏偏要走华容道,反中了孔明的圈套了。
第二十七计 气激智斗 孙刘联盟,取得″赤壁之战″的胜利,而若无诸葛亮的舌战群儒、气澉智斗周瑜,则无″孙刘联盟″。所以说,这是一场″伐交″的外交活动的胜利,奠定了军事上的联盟,结果在″赤壁之战″,打败了曹操。 在曹军的强大攻势面前,东吴內部分裂成了两派,即武官要战,文官要降。抗曹既是实现孙刘联盟的前提,只有使东吴一致抗曹,才可能实现″孙刘联盟″。诸葛亮看清了这一点,他就据理力争、舌战群儒,首先对以张昭为首的投降派,进行了有力的批判,使文官们一个一个无话可说, 其次对于虽主战,但看不起刘备的力量,心骄气盛的周瑜,则采取气激智斗的方法,诱其乖乖″上钩″。诸葛亮对周瑜说:″曹操南征东吴,不过为得江东二乔(小乔即周瑜之妻),只要把二女献出,曹操必称心满意,班师而回″。诸葛亮的话真戳到了周瑜的心窝子,激得周瑜大骂曹操:″欺吾太甚,吾与老贼誓不两立!″
第二十八计 以虚对虚 “以虚对虚″,就是以诈还诈。上次你用“虚布疑阵″,陷我于万箭之中。这次我用″以虚对虚″,反把你陷入机关之中。 周瑜在赤壁获胜后,长驱直入,图取南郡。却为曹军曹仁的虚布疑阵,陷入乱军之中,不幸中箭负伤,翻身落马。后被救出,检回了一条命。他在养伤期间,想出了一条智胜曹仁的计策。他令军士皆″挂孝举哀″,散布周瑜已死的消息。曹仁信以为真,当晚即率大队人马前来劫寨,却被昊军杀得大败。最后只得放弃南郡,狼狈地径投襄阳,逃之夭夭。 还是诸葛亮有他的妙算,当周、曹双方在澉烈打战时,他却在一旁持重待机。周、曹只顾了当面的敌情,却忘记了在他们背后,正站善一位″渔翁″等着″得利″呢!
第二十九计 一箭双雕 诸葛亮智取荊襄,就是巧妙地运用了″一箭双雕″之计。利用兵符调虎离山,目标不在“打虎″,而在″占山″。 孔明夺下南郡后,从守将陈矫身上获得了曹军调动军队的兵符。假称南郡告急,用兵符调动荊州、襄阳的曹军火速驰援南邵。与此同时,令关羽、张飞乘虚夺取荊州、襄阳。就这样,刘备按照孔明的安排,毫不费力地占了南郡和荆、襄,可谓一箭双雕。 此一举,为刘备后来夺政两川,扩大地盘,与曹操、孙权形成鼎足之势,打下了根基。这是诸葛亮在″三国鼎足″的战略大棋盘上,投下的一颗非常关健的棋子。
第三十计 以″借"为名 俗话说:″刘备借荆州,一借永不还″。双方为了免于撕破脸,以"借″来搪塞,既能占据荆襄,又能赖着不还。 再说,荊州本来是刘表的,又不是东吴的领地。你现在说荆州、襄阳是东吴的门户,主张应属于东吴。我也可以说是夺取西川的根椐地,应该属于我方。现在向你“借″算是客气的,是为避免你我″孙刘联盟″的裂痕进一步加深,才用″借″而不用″占″,你有何理由不借给我?这一番狡辩之词,是诸葛亮教刘备说的。要换关羽,便会说占就是″占″,还啰嗦什么?要换张飞,便会不说,我就是强要了,你能怎么样?
第三十一计 锦囊妙计 ″锦囊妙计″这一计策,是出在《三国演义》的。″錦囊妙计″內装三条妙计,是诸葛亮送给赵云,在事态紧急时,可以打开使用。 赤壁之战后,刘备既得南郡,又得荆襄,还征服了湖南武陵、长沙、桂阳、零陵四郡,势力发展的很快。适在此时,荆州刺史刘琦病逝,刘备又被推为荆州牧,驻札在公安。在此情势下,孙权欲把其妹许配给刘备,表面上是为了拉拢刘备,其实″招亲″只不过是一场骟局。诸葛亮早就看出孙权的诡计,在赵云保驾刘备过江迎亲时,诸葛亮亲手交给他一个锦囊,內装三个妙计,所以说是“锦囊妙计″,要他在紧急时打开使用。 刘备招亲,果然不太顺利,周瑜不卖帐。赵云赶快打开锦囊,看了第一计:招亲既然是一场骟局,推断孙权绝对不会向东吴老百姓宣传此事。所以一到东吴立即要大张旗鼓地制造声势,让南徐城中人尽知此事。第二计,告诉赵云要智激刘备速回荆州,因知久经沙场的人,一旦跳入″安乐窝″,必然情不能自拔。笫三计,刘备逃出陷阱后,一定会引起孙、刘之间矛盾的公开化,东吴大軍必会追杀刘备。这时唯独靠孙夫人,以吴主之令妹的身份,才能镇住东吴将领。 “锦囊妙计″也就如法泡制,结果造成弄巧成拙的那句俗话所说的:″周郎妙计安天下,赔了夫人又折兵″。
第三十二计 表荐表奏 自从刘备偕孙夫人,从东吴平安返回荆州后,孙、刘两家的矛盾更加深化了。但在这时候,气急败坏的孙权突然一反常态,派人到许都上表,公开奏请刘备为荆州牧。其目的则在让曹操惧而不敢加兵于东南。 可是,这个计谋被曹操的谋士程昱识破了。他对曹操说:″孙权本忌刘备,欲以兵攻之。但恐丞相乘虚而击,故令华歆为使,表荐刘备。乃安备之心,以塞丞相之望耳″。接着,程昱献一计说:″东吴所依者周瑜也,今丞相表奏周瑜为南郡太守、程普为江夏太守,华歆留在朝重用之。瑜必自与刘备为仇敌矣。″ 曹揉听从程昱之言,来了个″踢足球″的办法,把这个矛盾又"踢″了回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