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着在阅读之后写些什么
《腾讯传1998-2016:中国互联网公司进化论》
全书一共分为了三个部分,也划开了腾讯发展过程的三个阶段:
1.创业:1998-2004
2.出击:2005-2009
3.巨头:2010-2016
作为一个96年出生的用户,家里大概在三年级的时候买了电脑,也就从那个时候起开始了每天挂QQ的活动,有时候去上学了还会让家长帮忙挂着。似乎对于腾讯的使用是顺理成章的,不管是QQ、QQ空间以及日后的抢车位、QQ农场、牧场等。(我爷爷到现在还会每天挂着QQ,吃完饭后去QQ空间和牧场里偷菜)。不看这本书,根本不会知道自己习以为常的QQ在背后经历着一场场战争。
看完之后,很是喜欢小马哥以及腾讯这一众人的性格,给人的感觉是安静却又主见,总是站在用户角度思考问题,话不多却高瞻远瞩,从而在每一次战争中化险为夷。不知道是因为看完后对腾讯更加了解而喜欢腾讯,还是因为腾讯整体给人的感觉属实让人喜欢,又或者是作者的文字。成功者自然有成功的理由,而那些在一次次抗争中被湮没的先锋,总归有千万种原因,就这样在历史中没了痕迹。
到今天为止,BAT早已形成了三座大山。对于我个人而言,百度使用的是相对较少的,而微信早已经成为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刚开始使用微信的时候,是家里的一各亲戚介绍的,而当时微信的使用范围并不广,就记得朋友里始终就那么两三个人,尴尴尬尬的待在那里。再后来,忽然所有的人都开始使用微信了,虽然大家都还保存着开始的QQ号,但是QQ大部分时候只用来存照片,或者是作为班级群之类的东西。等到大学毕业开始工作,似乎就渐渐和QQ告别了。
书中记录到2016年就结束了,但是想象的到,腾讯团队还在一直努力探索着新的方向。大学的时候对新闻传播学很感兴趣,认为如果想成为一名记者,一定要广涉猎,所以总是见一个爱一个,广而不精。看书的过程中才意识到,我们只是学习理论,而这群人在创造历史。我们学习的只是从他们的实践中总结规律罢了。
年前辞了职,由于疫情原因,直到现在自己还处在待业期。腾讯的团队总是一心扑在一件事上,似乎总是一个几个人的小团队就可以成功完成一个上亿的大项目,看起来十分轻松。在书中,小马哥也提到过,他们是一群技术出身的理工男,需要倒逼他们转换思维。(好吧我忘了具体的话是什么了)。而我总是以为工作就像书里的两行字那么简单,自己本身还没有娴熟的写代码能力,却总想着能当上产品经理,在不断试错中积累经验,虽然知道自己明明没有成为产品经理的能力。
好吧,以后看书还是多做些笔记,让自己知道看书的时候到底写了点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