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在业余时间自学了哪些技能?
查看话题 >琴学笔记 左右手弹法秘诀|非古琴学习者,不必看此贴
温馨提示:
本文并不适合非古琴学习者,也不适合还未入门但又想学古琴的人。特别是很多人还搞不清古琴和古筝的区别,这个就有点痛心疾首了,作为一个中国人,最古老的弦乐器古琴,还是需要有所认知的,古琴的音与古筝相差万里,还请明辨。
那么适合什么样的人看呢?
1、已学完李祥霆著的《古琴实用教程》;
2、对基本的简字谱已有所了解;
3、对繁体字和古文及排版一看就头晕的人。
否则,这篇笔记对您来说,恐只是狗屁不通的一堆奇怪之语。

(大都会博物馆藏古琴)
笔记基本是本人对古籍《五知斋琴谱》理解,对左右手弹法的简明概要解释,鉴于本人对古琴及古文学识粗浅,错误将是难免的,如有纰漏,还请帮助指正,不胜感激。以下不再写书的全名,以琴谱称之,琴谱中其它内容暂不涉及。

注:对于《古琴实用教程》中已有的知识,此笔记不再赘述,多是《五知斋琴谱》的一点补充说明。如果您对古文阅读理解无阻碍,想看原文可以关注公众号[心视观 xinshiguan]后,发邮箱到公众号后台,届时免费将电子版书发到您的邮箱。
琴谱中提到三声论,简而言之就是只有三种音:按音、泛音、散音。学过基础的同学都知道这三种音。
散音要做到明亮,如天地之宽广,如水波荡漾。
泛音要做到清脆,如蜂蝶采花,蜻蜓点水。
按音要做到坚实,如同钟鼓之音,磊磊落落。
在弹散音、泛音时,如何才算好的散、泛音?
靠近岳山,合前一音,轻重相应(力度的把握),声音应该是高朗雄壮,泛音应该是右手弹弦欲断,左手轻如蜻蜓点水。
一点小感慨:古琴谱的描述就像中国的菜谱,诸如盐少许,油少许一样,这个少到底是什么分量,只有反复试错才能得到答案。而古琴谱中多是情感词汇的描述,需要发挥想象力,与大自然相结合。就像王羲之的母亲带他去大自然中感受山川河流,以此悟出书法的精妙。
所以,古琴谱对各种指法的要求,不同的人,不同的经历,对于琴谱的理解也自然不同。弹琴的指法禁忌也有不少提示,此处不作解释。

琴谱中对于初学者有一句劝告:不要短时间学习过多的曲目,而是将精力集中在少量的作品中,多加练习。
在古籍《太音大全集》中,对基本指法有对应的书画描述,在具体指法中会贴出少量以帮助理解,如有朋友感兴趣,亦可在公众号[心视观 xinshiguan]找我索取此电子书。
一、右手指法秘要:(学过的朋友都知道,简字谱其实就是取字的一部分,有些部首无法在输入法中表现,所以以下笔记多是简字谱的正常表达,而有些则是部首呈现,基础扎实的朋友相信一看便懂的。)
1、大指
乇:
要点:大指竖起靠近弦,如果用力太重,音色浊而无意趣,所以用大指托时,应该不轻不重,弹出清脆的声音。如谱中需要用竖托则会标记为乇;若谱中需要用仰托,则会标记为仛,以区别二音。这个在实用教材中并没有提及,所以补充,以下同类型不再解释。
尸:
大指向内入弦,并不常用。
2、食指
木:
食指向内入弦。如果是一弦木两下的话,则是先抹后挑如一声来代替。正出,不可以斜着扫,也不可以太用力,一般在4徽左右出声音,才能得到清健的音色。如果到5徽外的音,音太柔弱,所以很少用。偶然用之有刚柔的效果。
一般散音、泛音,靠近岳山出来的音色会比较清脆。
拂:
食指连抹数弦。不要太用力会导致暴音。轻轻拂来,连而不断,则得其趣也。
挑:
食指向外出弦。由食指的甲尖从空中悬落挑出,此时需要用力不觉,出来的音色比较坚实,而不会显得太猛厉刺耳。
3、中指
勾
中指向内入弦。精妙在于甲肉各半,如果是纯指甲音会浮而暴。最好的用指是中指尖带肉,重力抵住弦而轻出,先肉后甲,出来的音色才是和谐的,谓之坚实之中和也。如果出弦用力过猛,出来的音色,会有杀伐之音。
剔
中指向外出弦。用力不可刚,刚则暴指;下指也不能太深,太深了音会浊。所以,这个音需要做到让肘腕平悬,让手指可以灵活出击,然后用指尖剔出。得到的音才是清和之致,浑厚之正也。
4、无名指
摘
无名指向外出弦。这个指法多用于拂,所以当摘时,竖起名指,其它的手指需要保持直的状态。
滚
名指向外连摘数弦,前重后轻,如雷声隐隐则妙。无名指要练的推摇不晃动,下指要声声可辨识。
两个音及以上
历:食指连挑两弦。得轻疾之音。
撮与反撮:挑勾并下,两弦同声。或者是勾托同声。不能太响,要隐隐和同,清雅可听。反撮同理,不赘述。
搯撮二、三声
左大指搯起,右撮,重复一次或二次。
叠音
一弦两音。先抹后勾急连。
(沷)拔剌
食中名三指,关节屈起来,拔是中指微出于食指,名指微出于中指。斜着轻轻一拂,一起出弦。拔是向内(自己身体方向),剌是向外,剌时三指则食指微出于中指,中指微出于名指。此时需要重重一扫,如同游鱼摆尾,出来的音色为清健可听,但也不能太重,太重会有煞气,也不能太轻,显得无力。声音要做到均匀,没有混乱而刺耳的声音。手也不能离开琴太远,做完这个动作手应该在琴边。

伏
仅用于一二两弦。三指剌出,马上用手掌击下掩住音色,让声音马上消失。得到的是很短很短的一个深沉的音。
打圆
基本指法就不赘述,课本上都有。这里特别指出的是,两声之后的三声是由内力而发,声音明亮而急速。声音均匀而没有阻碍的现象。挑多重,勾多轻,这个力度的把握是打圆的关键所在,要多细品。
背锁、短锁、长锁 ,散音,轮、半轮,全扶,半扶,支、如一声,再乍等正常按实用教材走就行,此时没有特别提示。
索铃

图来源于《太音大全集 》
和滚差不多。左右手一起来。
例子,左手按七,右则挑七,左按六,右则挑六,这样一路挑上去。徽位也可能是由7到9、9到7或到外徽位的情况都有。原则是,出来的音要铃一样,磊磊落落,不可以断断续续,显得音乱不齐。
省、轻、连、急、慢、至就像语言中的情感词一样,教程中亦有表述,此处不再赘述。
二、左手指法秘要
重点是,无论哪个手指都要按谱上的徽位准确到位,几分都要准确,不可以随便将就,所以看看那些古琴大家的视频都可以了解到,眼睛是不看右手的,主要就是左手的徽位要力求精准。
按音要坚实,入木是要用力的意思,妙就妙在用了力却没感觉到用力。(这和做菜一样,盐少许,到底多少克,只能多练习才知道多少是最适合的。)
注:
自下而上
绰:
自上而下
徽有阴阳,弦有顺逆,所以根据乐谱,绰注不要随意乱改。
吟
按弦取音,按之处,往来摇动上下不出三四分,先大后小。一转一收约余四五转。
如果是定吟,则方收本位而止,不要有多余的动作。缓急要有韵味,以圆活完满为度。
长吟也需要用定吟来收音。

(这些简字谱无法输入,截取少量以便了解)
淌吟
如果大指在九徽得音,用大指的高骨内劲力,细音缓缓而淌向十徽,或者再上本位。
定吟
左手指得音后,手指微微起落按之,从外看不觉得手在动。
还有绰吟、注吟、细吟 教材上都有,此处无异。
游吟,想象鱼儿顺水而游的姿势。
荡吟,如字所见,两边摆荡,比游吟幅度大而松缓。
急吟、缓吟、少吟、略吟、缓急吟等和字面意思一样,自行体会就可以了。
双吟:一弦两弹,都用中和之音而吟。
落指吟:得到音后马上吟
飞吟:得音后,略上或下,如飞鸟之翼,音连绵震动,像鸣蝉飞过树枝一样。
手指得音按处为准,一上而复下按处,或者二上二下。
猱
手指按处,往来摇动,大约过按处五六分的距离。大于吟,声音多急烈。注意要避免用指甲音。
清轻小者为吟,重大带急为猱。
猱法和吟法一样,有诸多细分,其韵味也类同,参考之。
撞
得音后急绰疾归。由轻重缓急而细分各种撞法,和吟猱韵味类似。

逗
借上一个声,迎而注下,力不可太重,音显得浊而俗。轻清敏捷为佳,不可滥用。

搯起、抓起、带起、退复、掩、虚掩(不按不弹,将指按下某徽)、分开,教材上都有,无特别注解。不赘述。

放合
放合专用于无名指,两弦中,按前一弦放起有声音后,弹后弦合前音。
例如:名指按六弦七徽九分,带起,合七弦七徽七分为一声。
应合
古书上注:按弦后而指,或上徽或下徽而有音,以应次弦之音合前声。
举例:名指四弦十徽上九徽,然后弹七弦散音,以应合上九徽的这个音。
抓合
注:大指按弹前一根弦,名指按弹次弦随后搯起,同为一声。
举例:大指七弦九徽音响之后,名指按弹四弦九徽,大指即抓起,与四弦同声相合(同时发出声音)。
同声
例子:大指七弦九徽抓起,和散勾一弦为同一声。
同起
例子:名指七弦九徽出音后,散四弦同响,两个声音隐然相应相合。
泛起、泛止
教材上有,古书中另有提示,想象为蜻蜓点水。右手重,左手轻。

往来
例子:九徽上八,复下九再上八,再下九。连着如同两次退复。
推出
中指按弦而推出,主要是针对一弦的。
许(午)
手指直接上某一个徽位,快速直接。
硬(更)
同许,只是音更苍老一点。
入慢
曲子到了最后慢慢弹
蓄音
就是含蓄的音,指略微退动,让音不要太死板。
虚安
手指在弦上是虚浮状态,以遏制它的声音。
叶
例子:抹七弦发出声音后,指甲靠七弦后挑出。
古谱中的简字如弓为弹,山为徵,卜为外(十三徽外,离徽大概三四分的样子)。古代的简字谱除了大指法的劈托两个字各地有所不同外,其它无差异。
另附:
上古旧指法(不再细解,因为随着古琴的学习深入,相信用到古谱时您已很厉害了,这里贴图了解一下就可以了。)
扫
名中食三个手指,徽外出弦,无声。
三锁
食指先挑一声,然后抹挑背锁。



© 本文版权归 桔子juzitaluo 所有,任何形式转载请联系作者。
© 了解版权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