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贝们》第一集的主要内容
Netflx推荐了纪录片《宝贝(Babies)》,很多集,主要是想通过科学方法研究婴儿第一年的生活。他们跟拍了15个家庭,从科学家和研究者的视角看看这些小家伙。我也跟着满足了一下好奇心。今天看了第一集 “爱(Love)”,涨了一点知识。
1. 原来从怀孕开始,母亲的后叶催产素(oxytocin,脑下垂体后叶荷尔蒙的一种)水平就开始升高,持续到孩子出生到之后。母亲怀孕、生育和养育婴儿的过程中,与婴儿之间的互动越多,后叶催产素水平就越高,母亲也越乐意与孩子亲近。科学家认为大脑以此为母亲提供了内在的奖励,因而母亲的后叶催产素水平越高,也就意味着她和婴儿之间的关系越密切。
片子中的母亲看着孩子的样子让人真是羡慕,有个妈妈说:孩子你最好慢点长啊。想想自己,曾经也是这样的心情,特别不希望孩子长大。看着儿子熟睡的样子,随时都会笑出声来,哈哈。
2. 原以为后叶催产素只是母亲拥有的,结果当爹和婴儿亲近互动也会和母亲一样拥有,包括那些同性领养孩子的Daddy们。而且也是参与养育孩子的机会越多,水平也越高。
所以父亲们和母亲们一样可以和孩子建立密切的关系的,只要自己愿意。
3. 科学家也研究了初为人母的母亲的大脑,发现婴儿的出生会骤然提升母亲的后叶催产素,激活大脑的一个最基本的结构:杏仁核(amygdala)。人的大脑两侧都有杏仁核,它们会让人产生担忧的情绪。一旦母亲的杏仁核张开,她将终生保持这个状态,不管孩子有多大。
其实是看了这句话特别感动,我们都是这么觉得的,孩子不管多大,在母亲眼里永远是孩子,这里找到了科学依据哦。
4. 更神奇的是,通过代孕等方式养育孩子的男子,杏仁核也会和生育的母亲一样被激活,产生照料孩子担忧的情绪。所以,不论生物学意义上的父母,还是选择做父母的,只要乐意养育小婴儿,杏仁核都会打开,只不过父亲的杏仁核的大小只有母亲的1/4。科学家说这成了人的可选择项了(“It’s a choice.”)。
片中有个Gay爸爸,带着自己领养的孩子去打预防针,他比孩子还紧张,他说:“我很担心小家伙,可能超出了我应该担心的程度。她使我的生活有了压力,但是这是一种不坏的压力”。看着他,觉得这爸爸当得好温柔。
鉴于父亲的杏仁核只有母亲的1/4大小,是不是母亲更容易担心思,也是生理上的决定?
5. 美国发展心理学家Edward Tronick则研究了婴儿的社会关系发展的问题,他的问题是:“孩子从出生那一刻起就做好了参与社会关系的准备吗?” 是主动的还是被动的?在婴儿心理和社会交往发展的实验中,他和助手请一些母亲在与孩子互动的过程中,突然停止2分钟,对孩子不理不睬,婴儿会通过表情示好,但是母亲仍然不理不睬,就会害怕、紧张和委屈地哭闹。他以此想说明,人类自身有内在的互动需求,它能够增进母亲和婴儿之间的感情,帮助婴儿获得应对压力的信任感。
6. 科学家还研究了养育方式对孩子的影响。她们发现6个月大,家长不能及时回应他们需求的孩子,大脑中的海马(hippocampus) 比那些能够得到家长及时响应的孩子长得要大一些。海马部分对人的学习和应对压力有明显的影响。没有得到家长及时响应的孩子会自己更多地去应对压力。得到家长关注和爱的孩子会感受到世界是一个安全的地方,有更多时间去自由地探索环境,没有得到家长关照的孩子,必须自己优先考虑安全和舒适,而不是去探索。因此,科学家认为,对孩子予以关注与负责任的回应,这是家长们应该保障的。
看着这些文字,如果不看镜头,感觉还蛮枯燥的。不过其中的道理,也也许很多初为父母的妈妈爸爸会有启发。片中有很多温馨的场面,如爸爸给婴儿冲奶粉,喂奶,哥哥抱着妹妹冲下滑滑梯等,十分温馨。
这一集的主题是“爱”,婴儿在“爱”中长大,显然对生长发育很有益处的。
也许国内很快也会有翻译的版本吧。

© 本文版权归 xiaoyumin2000 所有,任何形式转载请联系作者。
© 了解版权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