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文保 | 圣约翰大学近代建筑
「文保在身边」是一个以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为主体的移动互联网应用,收录了全国所有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总计5058处。「今日文保」是文保在身边推出的文保介绍项目,旨在向更多人宣传我们的国保,启发新的文化旅行模式。欢迎下载「文保在身边」App体验使用,由此开启发现中国之旅。
文保在身边用户评分:4.3 星
地址:上海市万航渡路 1575 号
文/巴甫洛夫的小狗
圣约翰大学(Saint John’s University),是19世纪末至20世纪中叶,美国圣公会在上海创办的著名高等学府,有“东方哈佛”之称。圣约翰大学近代建筑,与上海交通大学早期建筑、沪江大学近代建筑一起,入选第八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如今,听说过圣约翰大学的人或许并不多,但在当时,圣约翰大学声名远扬,申请入学者极多。著名语言学家、“汉语拼音之父”周有光先生曾就读于圣约翰大学,在《周有光百岁口述》中,他提及当年自己考上了圣约翰大学,却愁于没有钱去读,打算放弃。那时,他的姐姐在上海教书,她的同事劝周有光姐姐道:“考圣约翰大学比考状元还难,你弟弟考进圣约翰大学又不进,太可惜了。”后来,他们筹钱让周有光上了学。
1905年,圣约翰大学在美国纽约正式注册,毕业生可以进入美国大学深造,如哈佛大学、密歇根大学、加州大学等高校均同意接收圣约翰大学学生入学,耶鲁大学甚至同意免试招收。

圣约翰大学完全以英文授课,是中国首个全英文教学的学校。林语堂也是圣约翰大学的毕业生,他说:“父亲决心要我们进圣约翰大学,因那是全中国最著名的英文大学。”
除英文外,当时圣约翰大学的校长卜舫济还大力提倡自然科学。他筹措了1.5万元美元、4000两白银兴建“格致室”(现称“格致楼”),于1899年建成。一、二楼设有物理、化学实验室,以及神学课室,三楼则为医学室课室。尽管如今连许多中学都设有物理、化学等实验室,但在那时的大学中,可谓绝无仅有。在经历十个月的“匠心”修缮后,格致楼于2018年重现原貌。

漫步于圣约翰大学旧址,最引人注目的或许是怀施堂(现名“韬奋楼”)。它落成于1894年,为的是纪念圣约翰大学创始人施勒楚斯基(S.I.J.Schereschewsky),他创办了圣约翰大学的前身——圣约翰书院(Saint John’s College)。
建楼时,楼的英文名是“Schereschewsky Hall”,但由于泰国绕口,很快被简称为“S. Y. Hall”。建国后,怀施堂更名为“韬奋楼”以纪念1921届毕业生邹韬奋。

怀施堂建筑图纸在美国绘就。对于怀施堂的设计,卜舫济曾说:“务将中国房屋之特质保存。……后此教会学校之校舍,皆仿行之,甚为美观。”怀施堂屋顶四角皆为曲线形,两层砖木结构,墙体以青砖为主,歇山屋顶上配以传统的蝴蝶瓦,保留着中国四合院式的建筑特点。当时,这座楼的底楼设课室、膳室和图书馆(图书馆于1904年迁往新建成的思颜堂),楼上则为学生宿舍。

设计图纸上,怀施堂南面原设计修建成塔楼,后采纳圣约翰大学科学系主任顾斐德教授提议,改为钟楼。在当时,沪上的大自鸣钟并不多见。圣约翰大学的自鸣钟钟声远近咸闻,不仅适应师生需要,也方便了附近一带的民众。在当时,怀施堂是创始中国式学院的建筑,也是教会学校建筑中的佼佼者。
著名建筑专家陈从周曾任教于圣约翰大学,他在《约园浮梦》中曾回忆道:“怀施堂的钟声响了,告诉我们该起身了。窗外的初阳斜照在树丛草地上……同学姗姗地来了,生意更浓了。接着又是钟声,我就进了课堂,开始了弦歌的生活。”

圣约翰大学还特别重视体育教育。为纪念过世的顾斐德教授,1915年圣约翰大学校友会年度报告上决议修建一座体育馆。顾斐德认为,“良好的健康状况是身体、知识、道德和精神发展的基础”。林语堂曾开玩笑说,“倘若说圣约翰大学给我什么好处,那就是给了我健康的肺,我若上公立大学,是不会得到的。我学打网球,参加足球校队,是学校划船队的队长。……最出色的是,我创造了学校一英里赛跑的记录。”

体育馆东侧有游泳池,上架玻璃天棚,南端有来宾参观席,池底和四壁均用白磁砖砌成。此室内游泳池,实为中国前所罕有。

圣约翰大学拥有著名校友,除上述提及的林语堂、周有光、邹韬奋外,还有如顾维钧、宋子文、张伯苓、严家淦等。1952年,高校院系调整,圣约翰大学被解散。后来,上海圣约翰大学校董会主席、岭南大学校长和香港教会团体,合并包括圣约翰大学在内的中国大陆原13所基督教大学,创立崇基学院。崇基学院后被并入香港中文大学。现在,港中大崇基学院教堂边还有上海圣约翰大学的校徽木刻。


部分图片来源网络,侵权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