锦衣之下番外写作二三事(1)
一刷小锦之后,我并没有写点什么的想法。
那会知道小锦也是因为在公众号上看了一些推广,所以第一遍看的时候只是觉得男女主很好看,演的也很自然,看到一些名场面会嗷嗷叫,也是第一次因为看剧加了追剧QQ群,而且还想着等着在学校开公选课讲《锦衣里的爱情和婚姻》。
后来在豆瓣和知乎看了些文章,尤其是锦衣最后的意犹未尽,让大家高呼众筹锦衣2,各种番外也就随之而来,B站上五花八门的视频就是小锦人气的表现。
因为开学的推迟,然后,我又开始了二刷。
在这一次,我看的格外仔细。在细数陆绎和袁今夏情感之外,我还看到了更多,不只是细节,当然小锦里的小细节真的是值得不断去发现的。
就像大家所说的,小锦的成功不只是两位主演,剧里每一个人都演技在线。我在想为什么这些人都是如此鲜活,不会让我觉得出戏,仅仅是因为他们演技好吗?
我开始翻找那个时代,然后意外的发现,这些人都是存在过的。
比如李芳、比如蓝道行。(不仅感叹蓝狮大大的厉害之处。)
情爱是影视作品里永恒探讨的问题,这是人之所以为人的原因。
但若只是简单的去探讨情爱,那总是无法成为经典,因为人之所以为人,更逃离不开这个世界。
人人都有情爱,却每个时代中的情爱都有所不同。
当我们跳脱开那个时代的话,情爱也便只是小情爱了。
让人羡慕但不会神往。
只有大情爱,才会让人神往且憧憬。
或许这就是,我为何喜欢金庸笔下的人物大过于喜欢古龙笔下的人物,喜欢古装剧而不喜欢玄幻剧的原因吧。就像,萧峰和阿朱的塞上牛羊空约许,并不如有情人终成眷属那般美好,但是却偏偏让人心生美好。
在二刷锦衣的时候,却给了我这样的感觉。
所以我开始重新看待陆绎和今夏的情感,不止是想探究下他们何时心动,何时情动,更想看到的是在那个时代,人们是如何的。
我的番外不是从出狱之后开始写的,我看了很多微博上的大大,都是从出狱之后开始写,写陆绎和今夏的婚后甜蜜生活。而我选择了从陆绎入狱,今夏中秋送月饼之后开始写起,一是因为剧里这部分都放在最后一集的最后15分钟去演绎了,没有展开太过短暂,从观感角度来说就是不过瘾。二是这部分实际上非常有展开的必要,很多事情必须解读开,只有展开了,解读开了才能再还原到那个时代里去,往下写才能达到我的想法。
所以基于这样的想法,我没有像剧里那样,只是做了时间的切换,让袁今夏只是在那等待,我从不觉得等待是他们两人爱情该有的样子,像是王宝钏在寒窑苦等薛平贵18年,人们都歌颂她对爱情的坚贞。可袁今夏并不是像王宝钏一样的出身和性格,她自应该是独立且勇敢的。当然,她首先是个女孩子,但是她并不是一般的女孩子,所以我相信她一定会去努力的做些什么,这才是爱这世界的袁今夏啊,如果只是等待的话,那她仅仅是爱自己而已。我希望回归她的人设:不卑不亢,热爱世界,心怀正义,永远向上。这也是我再反思之后,以前一直认为这世间陆绎不常有,袁今夏能遇到陆绎很幸福,但我现在认为这世间袁今夏才是不常有的,他们是彼此的幸福才是。
因此,昨天推送的3话辞旧岁,我是多次修改,因为我本想把陆绎递昭雪书写成他只为了袁今夏,但我后来又刷了55集,仔细看了袁今夏和徐敬那段对话,其实一开始我的想法和徐敬一样,在得知陆绎和袁今夏的关系之后,自然会想到陆绎是脑子一热,就想着为媳妇讨说法了,但袁今夏后面的一段话明显是把陆绎的行为给拔高了很多,陆绎不再是恋爱脑,而是也是同样回归了他的人设:身无棱角但内心棱角分明,处事周全,热爱光明。
在时间轴上,原著里是在狱中呆了三年,剧里感觉是一年,我会是两年。至于为什么安排两年,是因为很多人物需要在这期间安排出场,这样故事才能回归那个时代。所以大人还要继续在狱中呆一年的光景,而且出狱之后也并不会像很多大大们写的那样甜甜甜,我的文字里可能本就甜的东西不是那么直白,喜欢吃糖的朋友可能在这吃不到你所期待的甜,所以很是抱歉。
嗯,可能因为自己是学法学的,而且是刑法学,在文字写作上会有些专业残留。
如果喜欢我的风格的朋友,非常感谢关注,我本人有很强的拖延症,但是因为小锦,真的治好了很多,我会走着坐着去想该怎么去写,所以更新也会尽量快些,不过因为家里有小朋友,还要讲课批改作业,自己的课题和论文还要继续,所以没有办法做到每日更新,因为大家看到了我的每一篇都是很长的那种,但是我想看一篇就会很充实吧,所以感谢大家的等待,因为我自己也很想看啊,哈哈,现在已经构思到成亲了,哈哈。
在写番外的过程中,我还会继续刷小锦,现在我已经养成了每晚看一集小锦的同时,转45分钟呼啦圈的习惯,哈哈,所以我也会写看剧的一些感受,尽量不让大家久等。
好了,我要先去看会检察权的论文了,明天会更新新的一篇。

最爱的丹青阁副本。
丹青阁的故事真的好喜欢。
不止是可爱的小陆绎,更是因为这段的故事描述方式。
开篇是陆绎的问题:只是大人吗?
结尾是今夏的答案:大人变成大人,还让人有点不习惯了呢。
而这段感情线背后的故事:皇帝企盼长生不老和元明对长生不老药的执念。
真的是感慨万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