姑苏
实在不是一个温婉的女子,却十分向往河湖交错、曲径回廊、吴音家常的江南水乡。
也许是小时候古装电视剧的影响,凡是绝美佳人一定生在江南,集水乡之灵秀,聚风物之精华。
后来读了红楼,咿咿呀呀地唱起了“天上掉下个林妹妹,似一朵轻云刚出岫”,不禁在脑海里勾画出黛玉的神貌衣着,雪肤花貌自是不用说的,而林妹妹头上发簪步摇的样式,一定像是江南竹影被风掠过一般轻轻摇晃,妹妹眼底流露出的含情眼波,也定是水乡摇橹的波纹一般的模样,借用“疏影横斜水清浅”这一句也不为过了。
许久许久,都沉在这一段的悲伤中:
“借问此是何处?” “此阴司泉路。你寿未终,何故至此?” “适闻有一故人已死,遂寻访至此,不觉迷途。” “故人是谁?” “姑苏林黛玉。”
姑苏林黛玉,姑苏林黛玉,这么才情又孤傲的女子,就应该是姑苏的。
从此,对于姑苏这座水乡便入了迷,不过当我真正走进这座江南水乡后,却发现,仅用江南水乡来描述她,实在太狭隘了。
真实的苏州被金鸡湖和独墅湖一分为二,半新半旧。
苏州工业园区,是苏州的高新技术开发区,高楼林立,道路宽阔,标志性建筑东方之门,也跟着“报考苏大强,同学都挺好”火了一把。

可是比起现代感强的工业园区,我还是更喜欢有着平江路和山塘街的老姑苏。
平江路是清波柔,山塘街是繁华乡,平江路秀丽如豆蔻少女,内敛而腼腆,山塘街却是一位尊者,纵然声望名利场,到底多了一份历史沧桑的意味。
最爱平江路沿河的一段,一边是岸柳垂绦,船桨慢摇,一边是楼阁玲珑,风物精巧,在平江路,最适合小资青年午后休闲漫步,路过精致旗袍店的橱窗,然后看到琳琅的团扇和荷包,除了这些细致的苏式风物外,这里还有网红书店“猫的天空之城”,不想喝花茶就点一杯咖啡,选个靠窗的位置坐下,透过木质的窗往下观望,俨然成了电视剧中在闺房里偷偷往外瞧的姑娘。
趁着午后熹微的阳光,会看到老人用收音机播放评弹,虽然听不懂吴侬软语,但也会醉倒在细腻的女音中。

虽同是古街,山塘街则不同。
山塘的亭台楼榭比平江更破旧一些,也因此增加了些许历史的厚重感。
山塘街的路是不平的,每一块石头都有自己的棱角,山塘的船比起平江更加繁忙,而最有魅力的,属入夜的山塘。
明月登楼,山塘的灯市亮了起来,路边的商铺会在匾额旁挂上红红的灯笼,穿行的船儿也被装饰上灯光,白日里看似沉稳的山塘便向人们展示了“花市灯如昼”的景象。
山塘的桂花糕是手工现做,并且实实在在加了桂花的,昏黄的灯光下小锅冒着蒸汽,做好的桂花糕被一个个摆在屉中,牛皮纸包好边走边吃,仿佛自己回到了百年前一样,不知道那时候的人们是否也留意到了头上的月亮。

另一个距离平江路很近的打卡圣地便是苏博了,假山金鱼,鲜活的生命与水墨般的景物,别致的园林与新奇的布局,与其说这是一个作品,倒不如说这是贝老对故乡的深切爱意。

喜欢苏州的原因当然不止于此,新与旧近乎完美的配合,现代化的都市,年轻的生活群体,姑苏城外寒山寺的晚钟,御窑每一块砖的沧桑沉重,九月整座城市都弥漫着的桂花香,说也说不清,道也道不明。
我猜可能是因为我们这一代每个人心里都藏了一个武侠梦,可除了刀光剑影、快意恩仇的武林江湖之外,大抵还藏着一个烟柳折扇,笔墨入画的温柔乡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