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经发生的和可以改变的
上海的天气经常朝晴夕雨,早上出门阳光灿烂,街道都在发光,小区里开了几株桃树和玉兰,春天静静的来了。到了公司一坐就是一天,下班走出写字楼才知道下了雨。边走边跑着进了地铁,路上遇到C,连照面也没来得及打,就这样匆匆经过了。
在地铁上看了财新那篇报导疫情爆发以来武汉中心医院时间线的文章,不禁泪目。时间线上有的时刻精确到了小时,如此精细准确。挂在时间点上的事情变成了历史,时间线靠前的那些事件看起来很随意,那些人的回应也很轻易。事情随着时间线的推进渐渐失控,文字背后是有血有肉的代价。这些天陆续有媒体整理疫情始末,帮公众梳理了一个个时间背后发生的象征性事件。看的时候我经常会想,如果在前头事情不这么发生,事情本不应该这样发生,那后面的人和事会多不一样,现在的局面会多不一样,每次这么想,眼泪就掉下来。被文字记录的事情终究变成了历史,直接的冷酷的刺痛还在经历这一切的每一个人。
另外一则引起热议的新闻也在今天向公众交待了调查和处理结果:昨天武汉青山区一社区用环卫车运送爱心肉被网友爆出,一番调查后,区管会道歉,2名相关责任人被免职、立案调查。环卫车送肉进社区,这样的事情应该不难被居民发现,可依然这样堂而皇之的发生着,让人咋舌。身处疫情风暴中心的人不断被让渡个体权利,封城、隔离,他们被动地接受了这些严肃激烈的规则,扭曲的生活节奏被悄然合理化。今天环卫车运肉事件不仅激起了群众的愤怒,也挑战了社会的底线,“没有人应当成为那个代价”,这句话本该成为大家的共识,却一次次被集体遗忘。
昨晚发了一条豆瓣,本想分享一下“哨子”事件的一些想法,无奈没能发布出来。豆瓣没有提醒动态被删,也没有任何审核说明,就这样悄无声息地被抹去了。《人物》杂志的原文发布之后很快就被平台以违反社区规定为由删除,随后网上相继涌现出德文版、汉语拼音版、emoji版、摩斯密码版……这些版本最后大概率会无一幸免的以同样的原因被删除,这样的结果每个人心知肚明。发布者争先恐后传递着这只哨子,一棒接一棒,掀起了一场网络狂欢,戏谑而荒诞。有人说,当文字不能够正常表达书写者的所思所想时,就是文字消亡的时候,不想说的太悲观,但至少这一天,文字暂时失效了。当触碰某个字眼变成禁忌,当禁忌日积月累,或许文字的消亡便会接踵而至。哨子事件像一场视死如归的行为艺术,它不仅有“老子到处说”的决心和勇气,还有预知灰暗结果无奈与悲伤。删除键带来的效应不是粉饰太平的宁静,不是抹除痕迹之后白茫茫一片真干净,它是初次发生的疑惑和不解,是越删越勇的叛逆,是所有禁忌被层层裹挟之后希望获取自由平等的强烈希冀,是让所有“不可说”重回“可说”的固执的愿祈。当这些疑惑、叛逆全部变成服从和笑脸,文字的消亡才真正开始。
历史的本质或许在于重复。尼泊尔的祈祷文中说,
请赐予我平静, 去接受我无法改变的, 赐予我勇气, 去改变我能改变的。 赐予我智慧, 去分辨这二者。
平静、勇气和智慧,三个理性的字眼,或者能够保持相对理性只是因为自己没有成为那个代价,是身为局外人的理性。这两个月看到了太多情绪,很多问题也在情绪的裹挟中被暴露出来,有些问题在大众的愤怒中才被更多人关注。在时间的延长线上,希望今天没能做好的事情可以用另一种方式得到补偿,即使对于已经存在的伤痛而言,这样的补偿已经不再有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