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笔记# 《金字塔原理》第二篇 思考的逻辑
第二篇 思考的逻辑
全文的结构,可能会有的两种常见错误:
· 仅仅因为可以用同一个名词概括,而将关联性很小的思想排列在一起(如“10个步骤”或“5个问题”等),实际上这些思想之间不存在逻辑关系。
· 金字塔结构顶端的中心思想,使用的是“缺乏思想”的句子(如“该公司存在5个问题”),而非具有揭示性的观点。
如何才能从原文罗列的信息,整理出修改后罗列的结论呢?本篇将讨论有关的实用技巧。首先,要找出将这些思想联系起来的逻辑框架,并确定其逻辑顺序(第六章“应用逻辑顺序”)然后概括总结出各组思想的隐含意义---归纳跃进(第七章“概括各组思想”)
第六章 确定逻辑顺序
金字塔原理的第二条规则规定:所有列入同一组中的思想必须具有某种逻辑顺序
1. 确定前因后果关系(时间顺序)
a. 当必须采取多种行动时,这些行动构成了一个过程,流程或者一个系统,完成过程/系统需采取的行动只能按照时间顺序依次进行
b. 根据结果寻找原因
c. 揭示隐含的逻辑思路
Eg:经营的定义:
· 主要依赖创造性过程 -按需求细分 -按供给细分
· 按时间变化 -生命周期的早期和晚期 -竞争动态
· 在某行业中不必独一无二
· 受自身优势和市场竞争的影响
更清晰的方式表达: 确定你所在企业的性质,需要认真分析:
· 对市场进行细分
· 评估企业在各细分市场中的竞争地位
· 长期跟踪竞争地位的变化
时间顺序总结:在按照时间顺序组织的思想组中,你要按照采取行动的顺序(第一步、第二步、第三步)依次表述达到某一结果必须采取的行动。
2. 将整体分割为部分,或将部分组成整体 (结构顺序)
创建逻辑结构 (MECE原则)
· 各部分之间相互独立(mutually exclusive),没有重叠,有排他性
· 所有部分完全穷尽(collectively exhaustive),没有遗漏
建立起逻辑结构后,就可以按照自上而下、自左而右的顺序依次描述各个部分
总结:结构顺序:结构顺序就是当你使用示意图、地图、图画或照片想象某事务时的顺序,如组织结构图、关键成功要素示意图等。
Excerpt From: [美]芭芭拉·明托. “金字塔原理:麦肯锡40年经典培训教材.” Apple Books.
3. 将类似事务按重要性归为一组(程度顺序/比较顺序/重要性顺序)
a. 重要性/程度从高至低,从重要到次要,从大至小
总结:
· 如果划分时强调活动本身,那么各部分展现的是一个逻辑过程(流程),因此应采用时间顺序。
· 如果划分时强调地点,那么各部分呈现的是地理状况,应采用结构顺序。
· 如果划分时强调与某一产品或市场有关的活动,那么划分就是一种归类。各部分思想应采用重要性顺序,判断重要性的标准可以是任何排序标准(如:销量、投资额等)。
· 用时间顺序一样,可以用结构顺序的概念,检查在分组过程中是否有逻辑错误
· 识别,调整不适当的分组
Eg:


逻辑顺序呈现的是一个过程,而过程取决于需要回答的问题。

检查逻辑顺序是检查某一分组是否恰当的重要手段。
当你遇到任何一组归纳性思想,需要找出其真实意义时,一定要先快速浏览一遍该组中的所有思想。你能否发现某种逻辑顺序(时间顺序、结构顺序、重要性顺序)?
如果不能,你能否发现这种分组的基础(过程、流程、结构、类别),并采用某种逻辑顺序?
如果某组中所列的思想很多,你能否发现它们具有某些共同特点,并根据这些共同特点将思想归纳、分组,然后使用逻辑顺序?
第七章 概括分组思想
概括各组思想:
o 确保思想属于同一组,应抽象、提炼、概括思想精华。
· 总结句避免使用“缺乏思想”的句子
o 因为会掩盖思考不完整的事实,使你错失了一个进行有逻辑性和创造性思考的绝好机会
o 如果已经得出了一个概括性思想,就可以在该思想的基础上用一下两种方式延续思路
§ 对其做进一步评论(演绎法)
§ 找出与之类似的思想(归纳法)
· 思想的表达方式与其分组基础无关,可以是行动性语句,即告诉读者要做什么事;也可以是描述性语句,即告诉读者关于某些事的情况。
o 概括行动性思想(介绍采取的行动、行为、动作、步骤、流程)时,应说明采取行动后取得的结果(效果、达到的目的)
o 概括描述性思想(介绍背景、信息)时,应说明这些思想具有的共同点的含义(共同点的意义)

总结句要说明行动产生的结果/目标
技巧:
· 在将各行动(步骤、流程等)联系起来之前,先用明确的语句描述各行动(步骤、流程等)。
· 找出明显的因果关系组合,尽量将每一组中的行动、步骤控制在5个以下。
· 直接从这些行动、步骤、流程,总结、概括行动的结果、目标
总结句要实用明确的词汇/语句
· 找到一个明确的最终结果、目标或里程碑,是你能够据此判断某步骤已经完成,然后根据这一结果修改各行动步骤的措辞
Eg:

总结句要说明行动产生的结果:
· 在将各行动联系起来前,先用明确的语句描述各行动、步骤、流程等。
· 找出明显的因果关系,将每组中的行动、步骤控制在5个以下。
· 直接从这些行动、步骤、流程,总结、概括行动的结果、目标。
区分行动步骤的层次
· 看到不同的行动、步骤、流程时,要有意地区分其层次,以便将每一个层次上的行动步骤控制在5个以内。(以便于更容易看清某一过程的总体结构,也可以使你在总结概况“结果(目标)”时,考虑采用较少的行动步骤
· 如果你希望读者在采取下一项行动之前先采取某一项行动,那么这两项行动就属于同一层次;如果你希望读者采取前一项行动以便产生后一项行动,那么前一项行动就是后一项行动的下一个层次。
Eg:
有些:

但这样更清晰:

我们现在将“利益”、“目标”和“任务”分别放在金字塔结构纵向的3个层次上,而不是放在同一个层次上,因为只有完成了“任务”才能实现“目标”,实现了“目标”才能获得“利益”。它们之间应该是因果关系。
Eg2:

直接概括行动的结果
· 该组行动、步骤之间必须相互独立不重叠,完全穷尽无遗漏。
· 总结概括性语句,必须说明完成各行动步骤后导致的直接结果,且措辞必须明确、具体。
· 先用明确的词汇、语句表述各行动、步骤、流程等,然后区分不同的抽象层次,再直接从各行动、步骤、流程等总结概括出行动的结果。
找出各结论之间的共性
· 找出将这些思想联系在一起的结构上的共性。
· 寻找这些思想间更密切的联系。
· 完成归纳跃进,概括出主题思想。
找出结构上的共性
· 针对同一类主语
· 针对同一类谓语(动作或对象)
· 具有同一类隐含的思想
*“同一类”不是指完全相同,而是指属于同一范畴,或能够用同一个单一名词表示
Eg:如果这组句子主语完全相同,要找出谓语之间的共性;如果谓语的动作或对象完全相同,要找出主语之间的共性;如果主语和谓语都不相同,要找出其隐含的意义之间的共性
* 要记住:如果你无法在一组被列为“问题”、“原因”或“结论”的思想中找出明确的逻辑关系,就像上面这个例子一样,那么这一组思想中必定存在问题,你也必须重新进行思考。”
· 若主语几乎一样(都是计划/计划体系),那思想之间的联系必定在谓语上。谓语的意义分别为:
o 以年度为基础
o 综合制定
o 自上而下制定
o 区分现行与未来做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