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葱鲔火锅式”读书笔记
“葱鲔火锅式”读书笔记 葱鲔火锅式读书笔记的提法出自奥野宣之《如何有效阅读一本书》,简单来说,就是摘评式读书笔记。葱鲔(wěi)火锅,是一道以葱和鱼为材料烹制的日本特色料理,其5中鱼肉为主料,葱为配菜,是必不可少的关键食材。 葱鲔火锅式=鱼肉+葱段 葱鲔火锅式读书笔记=摘抄+评论 “葱鲔火锅式读书笔记”的3个步骤5要素: Step 1 基本信息(写读书笔记的日期、书名、作者名)→Step 2 摘抄→Step 3 评论 示例: 【190225】 《然而》 小林一茶 ●我知这世界,本如朝露般短暂 然而 然而 ★浮生若梦。李白说“为欢几何?”小林一茶却说“然而,然而。”浮生若梦,然而我爱,然而无悔,然而欢喜……我在这“然而”之后回味无穷,仿佛可以看到罗曼罗兰的英雄主义精神。“世上只有一种英雄主义,就是看清生活真相之后,依然热爱生活。”他们俩是知音吧,“然而,然而”写得很温暖,一种感伤的温暖,一种澄明的心境。 【190225】 2019年2月25日,六位数的日期写法,按照时间如实记录,准确无误。 《然而》 书名/篇名(你还可以标明这本书哪一章哪一页,出版社等信息。) 小林一茶 作者(若是觉得作者很棒,你可以持续追踪作者的新著作。) ●摘抄 后面是摘抄。注意不要省略,要保持原汁原味。 ★评论 后面则是自己的评论,写一些对摘抄内容的感想、思考或补充说明。 (你也可以用不同颜色的笔来区分“摘抄”和“评论”。) “葱鲔火锅式”读书笔记【操作指南】 1.一定标明书名和作者。 尊重作者/知识产权,既可以标记你读过的书,需要引用时,你还可以准确地援引出处。 2.一定不要忘了写日期。 日期很重要。与这“六位数”紧密相连的是你的年龄。人生的某一个阶段,你会读某本书,摘抄某段文字,生发某种感悟,是不可复制的。 一个一个的日期连起来是一条时间线索,它串起来你读过的书,喜欢过的文字和曾经拥有过的心境。年深日久,这是一条成长的轨迹,是一个人的阅读史,也是一个人的精神史。 3.摘抄什么? 从情感认知方面,只要让你心有所触动的文字,就值得摘抄。让摘抄像发“说说”“朋友圈”一样简单,情出自然。 从理性认知方面,如果一篇文章颠覆了你之前的想法,使你的认识发生动摇,你产生了质疑,或者你感觉到震撼,这种文章段落也值得摘抄。如果一篇文章填补了你知识性的空白,你除了摘评,你了还可以根据兴趣和需要拓展阅读。 4.为什么要摘抄? 摘抄的第一个好处,加深记忆。第二个好处,加深理解。字背有字,“看”不出来“抄”中得。顿悟或灵感,众里寻她千百度,读书万卷无觅处,得来就费这个功夫,笔墨的功夫,持之以恒的摘评功夫。 此外,摘抄需要选择,这里面是有学问的,你的选择代表你的阅读品味。摘抄不是机械地抄,而是一项艺术审美活动。摘抄本身就在锻炼一个人的审美能力。 5.可以只摘不评吗? 不可以,每摘必评! 一开始,你的文字可能很稚嫩,没有文采,没有含金量,你就只觉得“真好”“很棒”,不要紧,写下来!再问问自己“这句话好在哪里”,你可能就发现了“关窍”,原来是某个熟悉的词竟然还可以这样用,赶紧把这个“重大发现”写下来。你也可能会发现作者写的是你经历过的,但是写不出来的某种感觉。甚至,你还会联想到你读过的另外一本书,另外一句话,生活中的某个人,记忆深处的某件事,你觉得“英雄所见略同”或者“竟然大相径庭”,很有意思……不管三七二十一,写下来!书写即表达。 不管你的想法有多“简单”,表达有多“粗糙”,都应该转化为语言文字,都应该踏踏实实地落实到纸上。就像种子撒在田里,写出来了,它就会发芽,会生长。不写,不落到地里,一粒种子仍旧是一粒。对有些同学来说,每摘必评开始很难,别怕,坚持,毕竟每颗种子从落在地里到破土而出,都经历过一段黑暗的岁月。 每摘必评,只管耕耘。写出来的文字才是落在地里的种子,不断地阅读,思考,书写,你的思想必发旺如青叶,叶茂枝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