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围城》
《围城》这部小说语言上最大的风格是爱用譬喻。经典的比喻随处可见,如“这一张文凭,仿佛有亚当、夏娃下身那片树叶的功用,可以遮羞包丑;小小一方纸能把一个人的空疏、寡陋、愚笨都掩盖起来”;“结婚仿佛被围困的城堡,城外的人想进去,城里的人想逃出来”;“去后的毁誉正像死后的哀荣一样关心而无法知道,深怕一走或一死,像洋蜡烛一灭,留下的只是臭味”……大量使用比喻,表明作者对事物的认识很深刻,也善于发现世间人情物理的的相通之处。同时,丰富的比喻,既增强了作品的形象性和趣味性,增加了作品的厚度,给读者以丰厚的审美享受;也形成了以比喻来说理的独特的风格。
这部小说的说理性很强。这里所说的说理,不是指空洞的说教和对概念的演绎,而是指小说充满理性气质,书中的人物语言和叙述语言都具有理性气质。书中的主要角色都是受过高等教育的知识分子,有的还留学欧美。他们的谈话充满学识的“卖弄”和较量,他们的心理活动也时刻充满论辩的气质。比如,赵新楣跟方鸿渐说的一段谈话:“鸿渐道:‘我发现拍马屁跟谈恋爱一样,不容许有第三者冷眼旁观。咱们以后恭维人起来,得小心旁边没有其他的人。’辛楣道:‘像咱们这种旅行,最试验得出一个人的品性。旅行是最劳顿,再麻烦,叫人本相毕现的时候,经过长期苦旅行而彼此不讨厌的人,才可以结交做朋友。’”这样的例子数不胜数。
而叙述者像是一个比书中角色更冷静更睿智的知识者,叙述语言就像一个个金句,像一个个颠扑不破的真理。如“因为这门课容易,他们选它,也因为这门课容易,他们瞧不起它,仿佛男人瞧不起容易到手的女人”,再如“水涸的时候,大家都不走木板桥而踏着石子过溪,这表示只要没有危险,人人愿意规外行动”,等等。
爱用比喻,又充满理性气质,所以用比喻来说理就成了本书独特的风格特征。
来自 豆瓣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