启蒙与反启蒙(瞎想,不喜勿入)
启蒙与反启蒙 黑格尔精神强大的原因: 黑格尔精神强调了这么一种人类的最基本的愿望,就是同生活和解。 黑格尔精神超越以往的两种基督教精神 因事功称义—需要事功 因信称义—需要信 但在黑格尔这里,一切都不需要,甚至信都不需要—绝对精神的自我运动 黑格尔的最大法宝:辩证法→辩证法用最哲学的方式去反哲学,用最思考的方式去反思考→扬弃作为一种思考方式的结果,是人根本不再需要任何思考了,事务有矛盾的两方面,我们尽管攫取其中的一面 黑格尔代表着启蒙精神的悖论: 自由→自己锁住自己,自己束缚自己,自我审查 平等→自己看不起自己→自己将自己放在任何一个比自己低的位置上,例如罪犯、神经病、孱弱者 博爱→自己讨厌自己→谁都爱的结果是谁都不爱 科学→自己迷信自己→在面对无法用实验证明的事务时彻底放弃(物自体不可知) 民主→自己反对自己→比起思考,不如从众 启蒙精神走向启蒙的反面: 人不再需要思考→ 隐喻:生活若是空气,思想变成氮气 马克思的共产主义生活的特点:人完完全全变成“哲学”的动物,彻底克服异化→异化是矛盾,是人不得不面对生活而苦恼的矛盾→共产主义之后,人可以彻底变成“哲学”的动物,但这样的动物却又是最不哲学的,人浑身上下都是包括言与行与生与死与爱与恨都哲学,但唯独脑子里没有哲学 末人状态:哲学统治世界,但却退出精神 对反思的一种反思: 1 启蒙势必走向启蒙的反面 2 反启蒙终将成为启蒙的一部分 → 我们需要启蒙,启蒙最终反对启蒙,但没有启蒙,反启蒙也就彻底没有了意义。 事实上,在末人状态下,我们还有走向一个“新世界”的可能 古典世界没有这种可能: 古典的永恒、不变、秩序都不是其本质,都不是其之所以强大的地方 古典的强大=他满足人,满足人的精神,这种精神引发一种刻入人骨髓的狂热 这种狂热=人的狂热=人面对上帝的狂热(拯救) 陷入这种狂热的特点是外观上的虚静=老子,释迦摩尼,竹林七贤,奥古斯丁,柏拉图,亚里士多德…… 外观上的虚静掩盖内心的狂热,这种狂热是最为恐怖的狂热:被这种狂热所延续的人=帕斯卡,笛卡尔,康德,黑格尔,马克思,尼采,海德格尔…… 启蒙中最为恐怖的就是其古典性 古典性在现代性的复兴→后果:双向摧毁,即摧毁古典又摧毁现代→古典在复兴中失去狂热,现代在复兴中失去理性 结论:我们只有通过现代性才能有可能 (只有现代才存在可能,失去也就失去一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