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 | 探索演员的内心世界
原文:《如何指导演员——导演的必修课》@后浪
整理:汇点国际电影工作室

一位懂得表演的导演,和演员合作起来会更加得心应手,甚至可以说应该去尝试在舞台上或摄影机前表演。
导演应该学习如何鼓舞、启发演员,懂得让演员看起来不像在表演,让演员轻松自然地发挥创造才能,与演员之间建立信任。

自我意识对于演员来说是个大问题。
当演员意识到自我,演出就会有强迫性和说明性。当演员假装有感觉,做反应、态度,用来向观众展示他认为角色应有的感受、反应和态度时,会呈现出一种说明性、结果式的表演。
说明性的表演可能处于演员武断、不充分的理解,也可能是因为担心自己准备不够充分,担心犯错,担心观众无法体会。
想解决这个问题,演员需要把注意力从自己身上移开。如果没有其他事物吸引注意力,他就会转而关注自己的焦虑。
“我表现得怎样?我这样说有没有问题?观众明白了吗?他们都喜欢我吗?”这些自我意识会让演员陷入困局。
演员在镜头前会有恐惧、脆弱,面对批评会痛苦,也会产生自我怀疑。
对于导演而言,你需要由衷地赞美演员的表演,也需要中肯和具有建设性意见的准确批评。

演员必须习惯让自己被观察。
优秀的演员以剧本的再创现实为媒介,向世界展现自己最深刻、最自我的一面;次一级的演员会隐藏自己,不愿将完整的、有缺陷的、特有的自我奉献给角色,而是依赖公式化的表演来构建角色特性,这是一种安全的选择。
“孤注一掷”的表演如果有所差池,可能会得到“过度表演”的结论,效果反而不如保守的方式。所以很多演员宁可平淡如水,也不愿冒险突破。
“成功”反而是演员创造力的宿敌,会让演员变得患得患失。尝试风险的最大障碍,就是想要把事情做对的压力。
当演员毫无防备地处于简单、真实的瞬间,对某个问题、对话或瞬间给出简单、真诚的回应,最好的表演就由此诞生了。
导演需要学会在获得这样的时刻时,及时捕捉到演员脆弱不安的心理,给出积极的回应。

演员在戏中必须表现出比现实世界中对诚实行为定义更深层的真实。
演员必须由自身开始:用自己的耳朵听,用自己的眼睛看,用自己的皮肤去碰触,用自己的感知去体会。那么只要他对剧本有了研究,冲动和理解自然会喷薄而出。在奉献出真正优秀表演的时候,演员经常会觉得自己住进了角色的身体里,也就是成为了角色本身。此时观众也会有同感。这种感觉实际说明,他在自己的身体中进入了“时刻当下”的状态,却为角色带来了选择和理解,给剧本带来了足够的说服力。
导演需要重视演员真诚的情绪反应,而不要着眼于那些炫目的情绪展现技巧,让演员保持简单,这是演员通往情感朴素的捷径,同时也意味着情感的诚实。

现实中我们很难做到活在当下。
艺术家进入创造领域,脱离社会,解除束缚,停止关注结果,听任冲动的指引,服从最深入、最私密的真相,这是进入了时刻当下。
当演员处于时刻当下,就会放松、自信、警觉,对身处的物质世界,对充满冲动、感受、想象选择的内心世界,对剧本台词、潜台词和其他演员的行为都能做出响应。
它意味着,不管演员提前为角色做了怎样的准备,一旦摄影机开始转动,就要放掉准备,让一切自然发生。
如何保持时刻当下的态度呢?
1-跟随直觉;
2-体会感受;
3-忠于内心的时机把握和情绪冲动。
4-原谅自己的失误。
导演需要:
1- 让演员知道,导演懂他,了解真正的他,包括他的本质存在和耀眼天分;
2- 让演员知道,导演分得清表演是否出自内在本质;
3- 让演员知道,导演承诺的不仅是表演的本质,还有导演自己的本质。
这种沟通可以让演员触及内心深处的资源,让演员放松自如地去信任“时刻当下”,而不是“刻意表演”。这让演员充满自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