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一字·匕部字》比
比【bǐ】,會意字,像兩個人並肩而行的樣子,本意是很親密地在一起,引申爲緊挨、比較、仿造的意思。

《說文解字·比部》比:密也,二人为从,反从为比。
段玉裁注:其本義謂相親密也……猶反人爲匕也。
許慎和段玉裁把「比」解釋成親密是對的,但是在古文字中没有正反的區別,「比」和「从」都可以是向左,也都可以是向右。
【海內存知己,天涯若比鄰】唐朝詩人王勃的這句詩本源自《詩經》
《詩經·小雅·正月》:彼有旨酒,又有嘉殽。洽比其鄰,昏姻孔云。念我獨兮,憂心慇慇。
彼,對方、他們。旨,美。嘉殽,即佳肴。洽,融洽;比,親密;鄰,親近抱成一團的人。昏姻,即婚姻,古時的婚姻都是政治婚姻,裙帶關係。孔,大、非常。云,即旋,周旋回護。慇慇,憂傷痛苦。
【鱗次櫛比】這句成語源自《詩經·周頌·良耜》:
穫之挃挃,積之粟粟。其崇如墉,其比如櫛,以開百室。
挃【zhì】,割禾時的聲音。粟粟,看上去很多。崇,高。墉,城牆。比,排列整齊。櫛【zhì】,像篦齒一樣排列緊密。百室,即糧倉。
【比翼齊飛】這句成語源自《爾雅·釋地》:南方有比翼鳥焉,不比不飛,其名謂之鶼鶼。
【比肩繼踵】
春秋的時候,齊國大夫晏嬰奉命出使楚國。晏嬰身材矮小,楚王譏諷說是不是齊國無人才派這麼個人來。晏嬰回答说:「齊國的都城臨淄有七千户人家。大街上的人多得肩緊挨著肩,腳緊跟著腳,把袖口張開就可以成蔭,揮汗就可以成雨。何為無人?」說得楚王刮目相看,改用高規格來接待他。
《晏子春秋·杂下》:臨淄三百閭,張袂成陰,揮汗成雨,比肩繼踵而在,何為無人。
《論語·為政》: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
君子能團結不同意見的人而不搞勾結,小人只親密地抱團而不接受不同意見的人。
从「比」的會意字有:皆、昆(同)、
以「比」字作聲符兼意符的形聲字有:妣、仳【pǐ】(別)
以「比」字作聲符的形聲字有:批、毘、毗、庇、屁、枇、琵、砒、蚍,毖(愼)、紕(布的邊緣)、玭【pín】(珍珠)、吡「詆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