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爱》教你如何在19世纪抵制社会“PUA”

之前写过一篇介绍《傲慢与偏见》及其作者简•奥斯汀的文章,其中提到《简爱》的作者夏洛蒂·勃朗特对前者作品的负面评价,因而,此篇文章就向大家介绍一下《简爱》。
如果说《傲慢与偏见》是一幅色彩鲜明春意盎然处处暖阳普照的田园风景图,那么《简爱》就如同一卷朴素暗淡冷峻寂寥簌簌寒风萧瑟的秋冬山水画。
《简爱》首版发表于1847年,《傲慢与偏见》创作于1796年,首版发表于1813年,《简爱》较《傲慢与偏见》晚了整整30年。
简•奥斯汀生活的年代,女性依附于男性生活是英国社会的主流,所以即使像简•奥斯汀这样一生未婚的伟大作家,依然跳不开这种历史主流的限制和枷锁。
简•奥斯汀笔下的女性,虽然也在不断抗争,但是她们的抗争局限在如何在男权为主导的社会环境中寻找到最适合自己生活的方式,而这种方式最终的实现途径就只有一条,那就是要俘获一位人品、财产和地位都不错的先生的芳心,同时这位先生必须与女主人公能够实现精神上的交流。
简•奥斯汀批判的是只追求物质不重视精神的婚姻,作者认为,一位女性如果能够抵抗住社会的压力,不被渣男的外表和花言巧语所迷惑,不单单只为了追求物质而更多的是为了追随本心去努力抗争努力追求自己的幸福,这已经是女性非常大的进步和自我升华。
很显然,这种思想在30年后 夏洛蒂•勃朗特 生活的时代,已经完全滞后于女性自我意识复苏的历史步伐。

1847年,英国已是世界上的头号工业大国,虽然英国妇女解放运动依然远远滞后于英国社会的发展,社会主流仍然停留在女性是男性的从属,女子的生存目标就是努力通过婚姻获得财富和地位,唯一体面的职业就是当好妻子和母亲,但是,1792年英国的玛丽·沃斯通克拉夫特女士发表《女权拥护论》成为敲响英国女性解放思想的第一缕钟声,女权思想已经在英国社会萌芽。
尽管如此,作为有知识有追求的独立女性依然受到男性主流社会的排挤。20岁的夏洛蒂•勃朗特将自己的诗作寄给当时的桂冠诗人骚塞,得到的却是一顿训斥。骚塞在回信中毫不客气地对她说:“文学,不是妇女的事业,也不应该是妇女的事业。”即使时隔10年后,夏洛蒂•勃朗特出版《简爱》时,依然不敢暴露自己女性作家的身份,使用的是柯勒·贝尔这个男性名字。
《简爱》从始至终都宣扬一个观点:女性追求爱情的前提必须是独立的个体而不是从属的附属品,男女本身在精神上是完全平等的,感情的前提是互相尊重。就像简•爱对罗切斯特的宣言:“我们的精神是同等的,就如同你跟我经过坟墓,将同样地站在上帝面前!”

贫穷和寄人篱下的卑微是贯彻女主人公早年生活的基调。简•爱父母早亡,寄养于舅母家,舅母不慈,将其送到一个生活环境恶劣的孤儿院自生自灭,简•爱在孤儿院继续受到精神和肉体上的摧残,以顽强的毅力在这座孤儿院生活了六年,并在这所学校任教两年。随后到桑菲尔德庄园做家庭教师,并结识了庄园的男主人罗切斯特。
男主人严肃的外表下是一颗温柔的内心,简•爱和罗切斯特相爱,但是在结婚前夕,简•爱才知道罗切斯特尚有一位妻子在世,悲痛之下,简•爱不得不离开罗切斯特……
简•爱的一生就是不妥协、不放弃、不断实现自我突破,最终涅槃重生的一生。
作为女性,简•爱不得不挣扎于由男性为主导的社会,用自己的知识和智慧实现经济独立,并争得一席之地,柔弱的外表下是最坚强的内心。
作为孤儿,简•爱不得不忍受物质贫穷、身份卑微和一切的不公待遇,从小就必须学会自立自强自爱,生活的不幸没有将她击垮,反而造就了她独立顽强、理智从容的人生态度。
简•爱通过自己不懈的努力、坚韧的毅力、大胆的追求和理智的情感,用一生诠释出女性在追求独立、自尊、自爱、自强道路上的毅力和决心。
推荐阅读
【欢迎关注】:微信公众号 友瓣啦 (YouBanL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