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吃喝喝丨大同——北京游客食谱小记

人类的悲欢并不相通,但馋是一样的馋。
虽然后半句话不是鲁迅说的,但私以为这句话更有道理。不管身处何方,境遇几何,人总归要惦记着一口吃的。
出门旅行,无外乎美景美食,那些独具特色的美食和景色一样,不能常常出现,却总能给我们留下许多可以反复回味的记忆。
不同于本地老饕,蛋蛋记录的都是自己作为想要尝鲜的游客,真实的体验。
个人口味千差万别,彼之蜜糖,汝之砒霜,如有描述与真实口感不符的地方属正常现象,蛋蛋概不负责~
凤临阁丨靠谱的连锁饭店大同
在大同不到五天,吃了三顿凤临阁,个人认为是一家规模比较让人放心,出品比较稳定,同时具有地方特色的饭店。
山西美食中的烧麦和羊肉,以及对老陈醋的热爱,在这家店都能给你的嘴巴体现得清清楚楚。

在太原有两家凤临阁,火到排不上号的一家是鼓楼店,在老城内,装修也是古香古色,因为口味不错,并不止吸引游客,本地人打牙祭、朋友聚会或请客吃饭都会来这里,每天都是人满为患。
另一家在城外的商业区,百盛购物中心里,内部风格和服务水平与一二线城市大型购物中心内的菜馆持平,但消费不高。蛋蛋去的是这一家,人不算多得很夸张,上菜速度也挺快的。
稍微要提醒一下的是,这家店并不是全天随时开门迎客的,下午两点后厨房就休息了,去之前可以先在网上查一查营业时间。
凤临阁的招牌菜是烧麦,各种烧麦,如果想要多尝几样还可以选择烧麦拼盘,蛋蛋最后只点了一笼四个的羊肉烧麦。

样子很好看,和这道菜的名字“百花烧麦”一样,烧麦皮看起来像是层层叠叠的花儿一样。
里面的羊肉馅流出的油都是香的,趁着热乎的时候一口咬下去,再呼噜呼噜地吸着凉风把肉馅吞下去,口味算是蛋蛋吃过的烧麦里前几名。
另一道让蛋蛋印象深刻的菜是糖醋丸子,去之前就听说这家的糖醋丸子蛮好吃,到了后果断点菜。

丸子刚一上桌,就能闻到一股醋香,蛋蛋来山西之前一直不太喜欢醋的味道,在山西尝过放在面条里的陈醋后,对醋的印象可以说是大为改观。
说回凤临阁的糖醋丸子,应该是炸过后的丸子,每个都保持着圆嘟嘟的形状,口味是女孩子们比较接受的酸甜口,让人吃下一个还想吃第二个。
两个人解决这么一大盘子丸子有些困难,打包带回民宿后,蛋蛋在一个下午内不知不觉把剩下的丸子都吃掉了。

最后讲一个蛋蛋不太喜欢的菜,就是上图的小火锅,火锅里的菜不是自己随便选的,配好了一锅端上来。
那天下了点小雨,蛋蛋和蛋妈稍微感觉有点凉,看到饭店门口的大招牌上有新菜火锅,觉得这种天气吃一吃火锅喝喝汤肯定很不错。
结果这只火锅内容略显油腻,汤和素菜倒还不错,但也只是在阴阴冷冷的天气下显得不错。
东方削面丨路边小店的好味道大同
东方削面应该算是大同市内面条快餐老大哥了,不管是本地人还是外地人,如果想在大同吃一碗品质有保证的削面,除了选择自己家附近私藏的小店儿,就是东方削面了吧。
蛋蛋母女逛完云冈石窟,坐公交正好经过一家东方削面,于是在削面放开肚子吃了一顿。两个人点了一碗羊肉面,一碗牛肉面,一份小酥肉和两样小菜。

个人感觉,羊肉面稍微有点膻,是不常吃羊肉的人不大能接受的范围,牛肉面汤头和削面都很不错。
小酥肉依然是这顿饭香到开花的主力担当,吃完有一种摄入太多食用油的负罪感,不过貌似东方削面里连小菜都是油汪汪的。
不管了,吃得香香的再说。
除了东方削面,蛋蛋和蛋妈还在古城内的一家小店里吃到了这些天来最爱的一道菜——砂锅羊杂面。

这家店具体叫什么蛋蛋忘记了......就当是给予大家在大同古城内的饭店里能吃到可口饭菜的信心。
在外吃饭选餐馆,尤其是二线以下的城市,蛋蛋基本上还是要靠“哪人多选哪家”的不二法则。方法老套,不过真的很少踩雷。
九门轩丨第一站,烤鸭北京
前脚到北京,蛋妈就提议要去前门吃一顿烤鸭。
虽然前门大街是一条声名在外的好骗外地人旅游街,但想着走过去随时能吃饭,也就不管它到底对外地人是不是友好了。
看了看美食点评类APP,选定了“九门轩”烤鸭店,乐颠颠地过去准备尝尝烤鸭。

蛋蛋第一次吃到烤鸭就是小的时候在北京旅游吃到的,这么多年对烤鸭的热爱只增不减,没那么喜欢鸭肉,但肥瘦相间的鸭片和甜面酱用小饼卷在一起似乎就有了buff加持,成了蛋蛋,和很多中国人不得不爱的口味。
这家的烤鸭客观来说中规中矩,但蛋蛋去的时候可以说是饥肠辘辘,中午在火车上吞下的方便面已经被消耗得不剩下什么了。
所以还是觉得晚上的烤鸭真好吃!
除了烤鸭,我们还点了驴打滚、鸡丝凉面和两小碗老北京酸奶。



蛋蛋一直对中华传统甜品不太感兴趣(糖水除外),所以蛋妈想要点一份驴打滚的时候,蛋蛋一开始是拒绝的。
架不住蛋妈的决心,蛋蛋也免不了跟着吃了一块。
真香!
驴打滚这么软的吗,为什么前面二十来年蛋蛋都不知道驴打滚的真实口感!瞬间感觉自己错过了太多。
蛋蛋之前吃的北京糕点大多是稻香村那种买回来的礼盒,口感干巴巴黏糊糊一点也勾不起想吃的欲望。
大概这种替代品的作用,更多的是给那些曾感受过这种食物魅力的人带来味觉上的一部分回忆吧。吃着味如嚼蜡,情绪上弥补,让它们变得美味。
小吊梨汤丨高性价比“网红”餐厅北京
到北京的第二天,选了一家评分很高的餐厅“小吊梨汤”。
这种性价比高,用餐环境有点品位,主打菜品又稍微有点特色的餐厅,如果成功开在一线城市的话,饭店的排队情况都大同小异——很多人。
餐厅管理的方法也大同小异,下午距晚市开始一小时前开始取号,开业后叫号进入,蛋蛋如果不太赶时间的话一般都是先去取号,然后逛街一小时,晚市开始第一批就能进入用餐。

点了三个菜,一壶梨汤和一只网红奶冻锦鲤甜品。
梨汤自然是这家店的特色菜品,梨汤味道比较醇厚却不至于太黏腻,一口一口喝着也是相当怡口。
其他菜品也都还可口,算不上出彩,蛋蛋蛋妈吃得倒也还挺满意。主要胜在性价比还行,至少对于请客来说是不错,和每个人自家私藏的小饭店不能比。
可惜蛋蛋作为游客大概率找不到这样的良心餐厅,只能瞎蒙,然后被宰一顿,然后委屈巴巴地回家,对旅游的目的地十分失望。


院落丨一次踩雷的网红餐厅尝试北京
蛋妈在北京之行中也根据自己的偏好选了家餐厅,那天我们上午去恭王府游览,正巧附近有一家偏私房菜的小餐厅,网上评分还挺高。
名字叫“院落”,听起来就颇有种形式大于内容的文艺。
餐厅大概是在老京城内的夹缝中找了块地儿,改造一番后成了颇有意境的餐厅,虽然对其卫生资质有所怀疑,但在门口养鱼种花的情趣值得欣赏。

点了招牌菜烤鱼、腊八蒜炒肝尖,和一对奶冻小兔儿。小兔子和烤鱼是网红餐厅摆拍一把好手,只是吃起来甜皮上的糖浆过于廉价,烤鱼不鲜不香,滋味总是差那么一点。

腊八蒜炒肝尖本来是蛋妈心心念念的一道北京菜,和烤鸭一个级别的那种。这家店做的......个人感觉实在是不尽如人意:猪肝处理得不合蛋蛋口味,吃了几口就不愿意下筷子了,腊八蒜还比较好吃,可惜一盘菜里只有一点点,大概是这些年蒜涨价涨得太夸张了吧。

总体来说,不推荐,除非有实在朋友推荐,否则在老城里吃饭往往不如去市中心的商圈。
最后希望疫情早日结束,每个人都能去喜欢的城市吃到心心念念的美食。
相信能放肆出门的日子很快就会来到的,未来依然可期。
文丨李鸡蛋
图丨李鸡蛋
不正经旅行经验
学建筑的码字迷
或行或止,难得人间相聚喜
欢迎关注个人公众号:乌有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