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忆中的年味
初一的汤圆,初二面。面条象征着长长久久,源远流长,也是长长的思恋。初二这天,也是嫁出去的姑娘回娘家的日子,从这一天开始,便开始走走亲戚了。一年到头,从播种到丰收,忙碌辛苦了一年,该回娘家看看了。
早在腊月里,女儿就去镇里给娘家老父亲买好了爱抽的叶子烟,买了几斤最好的瓶装酒,给母亲买了些糖果。带着淳厚的丈夫,牵着大娃,背着二丫,早早的启程了。路上新年里走亲戚的络绎不绝,你来我往。
走到娘家门口,娘家那条黑色的看家狗早已摇着尾巴奔来,欢腾着跳跃着迎接女儿和姑爷的到来!娘家母亲留下了猪身上最好的东西招待女儿女婿。外婆是痛爱外孙的,悄悄的从柜子里翻出一大把糖果塞在正在哭闹的外孙衣袋里。临走还从里层的衣袋里掏出藏在手帕里的零钱,一层层的揭开,从中抽出几张打发给外孙。直到送到村西口,才抹着眼泪转身离去。
过了初五,做生意的才慢慢打开铺面,挑一个吉时,在铺面前点燃鞭炮,希望在新的一年,生意如同炸飞的屑纸一般的红红火火,纷纷扬扬!亲戚走完了,立春了。
勤劳的农民已经坐不住了,赖不住那份清闲了,纷纷扛起了锄头,下地铲起一堆堆草皮,再泼上一层层粪,必备着春耕时的肥料。有句俗话说,只看见人家过年,没看见人家种田。是的,要想过丰盛的年,就要用勤劳的双手去创造,去奋斗!
正月十五,过大年。虽然人们已经陆续下地,但这一天还是要停下手中的活计,在村子里串串门,聊聊天,打打牌。十五的月亮早已从东边升起,圆圆的挂在村东那片光秃秃的青杠林上,照耀着祥和的村庄。
正月十五,我们当地有种习俗是扯青,也叫偷青。乘着朦胧的月色,寂静清幽的夜晚,三五成群的年轻人悄悄的潜入别人家的菜园里,扯几根蒜苗或是拔几棵青菜。再乘着月色悄悄的回家分享自己的“劳动成果”。在嘻嘻哈哈的欢笑声中送走新年的最后一天。
据说扯青不能扯断,否则就不吉利。所以事先在白天就观察好了,到时就会得心应手了。被偷的人家不怒反而高兴,说明自己的菜长得好人家才“偷”,才会被肯“光顾”,来年一定会丰收。去偷青的人也沾点喜气,盼望新的一年有好的运程!
新鲜的蔬菜“偷”回家里,趁着菜的鲜嫩放进锅里,热气腾腾的端在桌上,再斟满一碗酒,在月色下享受这份独特的味道,菜的清香参夹着那份“偷”的刺激,也包含着那份庄稼人淳朴的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