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下我的记忆
今年因疫情的隔离,来得很突然,打乱了一切生活的安排和进程,我从刚开始的焦躁到后来转为积极面对,并享受窝在家的日子。这其中是一段难得的生命体验,我想用文字的形式把这段重要的记忆存留下来:
今年的年,少了很多的期盼,匆匆的相聚,又匆匆的离别,每年亦是如此,想想期盼了一年的团圆,在短短的几天年假之后又要回到公司,开始一年的计划与工作,让人很不爽。
然而,生活的进程永远在你计划之外,多少年重复的春节,重复的故事,在今年戛然而止,一场疫情的到来打乱了原本的生活节奏,生活突然起来了变化,不再是一成不变。
原本以为疫情离我能很远,只是出现在新闻中,大年初二的早上我们还早早起来准备着待客的菜肴,到九点多钟接到姑姑的电话,说村子开始封路了,今年就不走亲戚了,忙碌的节奏一下子停止了,走出家门,外面的街道也冷冷清清的,再没有了大年初二来来往往的热闹。直到这时才感到疫情的严重,看看新闻,防疫的政策一条接一条的制定并立马实行起来,感染的人数也在上升,到了第二天愈发的严重了。
想起年前还去大姨家聚餐,表哥从广州回来路过武汉,恐慌的情绪开始升起,总感觉自己嗓子痒痒的,好像要发炎的节奏。开水一杯接着一杯的喝,板蓝根,三黄片也成了救命稻草。
在恐慌中熬到了初六,想着年终于过完了,这成了我有记忆以来最没有年味的一年,原本就对新年没有了期盼,内心也一直不平和,总是处于烦躁的状态,再没有了从前认真度过每一天的心态。现在不只是烦躁,还有恐慌,更有着对今年没有时间和亲朋团聚的遗憾,这是我度过的最喪的新年。
当然,疫情不是我想象的那么简单,初六领导通知不用急着上班了,改到初十了,喜悦吗,没有,因为恐慌不安的情绪远大过晚上班的惊喜,终于在家煎熬着等到初十,结果大家的知道的,上班再次推迟了。我和妻子商量了一下,还是决定提前返城,再也受不了这样每天无所事事的熬日子了,除了对疫情的恐慌,又加上了无所事事的不安,我想要做些什么,改变些什么。
疫情打断了我们原本的生活节奏,如果没有疫情,我现在应该带着对家庭离别的不舍,带着节假日的不舍,不情愿的做在办公室,处理着年前还没来及处理的棘手的事物,还有和领导一块研讨着今年的工作任务,业绩目标,开始着新的也是重复的一年。
这些都没有上演,人生就是如此,在你习以为常时,按部就班的过着平稳的生活时,或许你会抱怨,或许你会期望突然爆发战争多好,然而当异变真的突发后,我第一反应是恐慌,是担忧,担忧今年的收入,担忧房贷车贷,我在想要是没有这场疫情该多好。
随着时间的推移,我还健康,恐慌开始减轻,在家隔离的日子里,我开始尝试着找点事情做,原来一直想写作来着,却总是写个开头,就放下了,或者写了个梗概,想着哪天写出来的,却再也没有看过了。我开始静下心来,尝试着写书评,今天写不出来就明天写,明天没有完成还有后天。
当时间空闲下来,我也放慢了心态,不再想一口气就写完,此时才发现写作是一个慢慢拼凑的过程。先有想要表达的点,审视它们,进行深挖,再把这些点延展开来,形成不同的段落,然后用合理的结果组织成一篇文章,再检查一遍,看是否是你要表达的东西,对不合题意的内容进行删改就可以了;当然也可以把自己想表达的东西,全部写出来,不用管排序,不用管词意表达准确与否,就是想到什么就写什么,等写出来之后,再去把你想要表达的点提炼,组织文章结构,对原来写的进行修改补充,最后一样检查一遍。
知道了这些,我就懂了好的文章不是灵感爆发一气呵成,而是有一定的程序,而且是不断的删改出来的。其实就是文字工作者。这是一个苦活,如果写的是你想要表达的,它还有激情,如果只是工作需求去写,那真真实实就是一份工作。我大概理解了村上春树说的“文化扫雪工”,还好我不是以此为生,只用写些自己感兴趣的就行。
我开始静下心了,开始去读些原来没时间看的书,或者是看过的想再看一遍的书。我也开始学着写文章了,我开始喜欢这样慢下来的生活了,开始期盼隔离结束的晚一些(当然我知道这不对)开始不想回到原来的生活轨道上来了,开始恐惧上班下班,吃饭睡觉,常年如此的规律生活了。这让我想起王小波在《三十而立》里说的生活就像是“西藏的一种酷刑:把人用湿牛皮裹起来,放在阳光下曝晒。等牛皮干硬收缩,就把人箍的乌珠并出。生活也如是:你一天天老下去,牛皮一天天紧起来。这张牛皮就是生活规律:上班下班,吃饭排粪,连做爱也是其中一环,一切按照时间表进行。”
我觉得应该感谢这场疫情(最好没有,避不开只有积极面对),它打断了我原本规律的生活,像松开了束缚我的湿牛皮,让我有了喘息的机会,让我体验到了另外一种生活方式。
毕业进入社会后,随着刚步入社会新鲜感的丧失,随着工作上的得心应手,这种疲倦感就随之而来,规律的生活,日复一日的上班下班,消磨掉了我所有的激情,只是感到厌倦,每日重复的生活总让人无精打采。这又让我想到了马克思和阿伦特写的关于“人的异化”,随着劳动分工的精细,人被异化成了一道道工序上的机器,远离了原本的本质生命,也非具有创造性的工作,只是为获取报酬,出卖生命时间的劳动。
在这个经济社会中,想要摆脱这种规律生活带来的倦怠感,唯有不停的换取新的工作,只有新工作的新鲜感能暂时打破这种规律,这只是暂时的,一旦新鲜感消逝,疲倦随之而来,毕业后我曾经换过两次工作,这种新鲜感也只维持了短暂的一段时间。或者出去旅行,以此来打断规律的生活,我想这是很多人去旅行的原因吧,只是这也是短暂的。还有就是这些突发事件,比如这次疫情,比如摔断腿,这些都让我从生活的牢笼中短暂的逃离出来。所以我觉得应该珍惜这些异常事件,坦然面对,这也许是给你生命的礼物。